非洲灰鹦鹉、白凤头鹦鹉、小黄帽亚马逊鹦鹉、黄顶亚马逊鹦鹉 人工繁育情况调查报告

二维码
271

杨晓红   秦秀芳   安勤勤   李一航

摘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研究室收到河北省唐山市公安局森林分局的函件,请求确认4种鹦鹉是否人工繁育成熟、种群是否已成规模。所涉及的鹦鹉主要有:非洲灰鹦鹉、白凤头鹦鹉、小黄帽亚马逊鹦鹉、以及黄顶亚马逊鹦鹉。绿会研究室通过文献查阅、线上调研、电话访谈等方式,对四种鹦鹉的人工繁育技术及种群规模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

关键词:非洲灰鹦鹉,白凤头鹦鹉,小黄帽亚马逊鹦鹉,黄顶亚马逊鹦鹉,养殖,调查

杨晓红,秦秀芳,安勤勤,李一航.非洲灰鹦鹉、白凤头鹦鹉、小黄帽亚马逊鹦鹉、黄顶亚马逊鹦鹉人工繁育情况调查报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1卷,2023年6月,总第41期.ISSN2749-9065


目录

一、四种鹦鹉物种介绍

二、国内常见鹦鹉养殖情况:193万只人工养殖鹦鹉获身份认可

三、4种鹦鹉在国内养殖获批情况:非洲灰鹦鹉为多

四、4种鹦鹉的国内养殖技术状况:非洲灰鹦鹉相对较多

五、4种鹦鹉的原产地野外种群状况:均不容乐观

六、国内政府管理现状及探索

七、结论

参考文献


一、四种鹦鹉物种介绍

鹦形目(Psittaciformes2021年起中国改称鹦鹉目)通常划分为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鹦鹉科Psittacidae两个科,种类繁多,有82属358种。

俗语鹦鹉,可以单独用来指代鹦鹉科,或者整个鹦形目,后一种情况更常见。鹦形目多以谷物、果实等为食,在树洞中营巢,少量种类为地栖类。雏鸟为晚成性。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鹦鹉的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坚果,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都有分布:其中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分布的种类最多,在非洲和亚洲种类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却有一些很有名的种类,如灰鹦鹉、情侣鹦鹉、牡丹鹦鹉。

河北省唐山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发函请求协助认定养殖规模和技术成熟度的四种鹦鹉,分别是: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小黄帽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以及黄顶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这4个物种的野外原生地,主要分布在非洲中西部、印尼和中美洲地区,在中国其野生种多属于引入物种,非中国原产。其中,黄顶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在分类上,一度也被归为小黄帽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后被单独分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物种。

1. 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

图片1.png

图源:维基百科

英文名African Grey Parrot,学名Psittacus erithacus,是鸟纲、鹦形目、鹦鹉科动物。从外形看,非洲灰鹦鹉属于鹦鹉,形体上尾巴短,头部圆,喜攀爬,不善飞翔,具有较强的人语模仿能力和智能推理能力。是众生野生鹦鹉中,少数能通过镜子实验的野生动物。因其聪明,在全球宠物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的野生种群,主要分布于非洲中、西部的森林、热带稀树草原和森林混合带。在西非某些地区,如加纳,其野生种群数量下降严重。野生种群迅速衰减的主要原因,包括栖息地受伐木业和农业影响严重,同时也面临着宠物贸易和当地人捕猎等威胁。

图片2.png

非洲灰鹦鹉野生种群的分布地

图源:维基百科

2016年,该物种的野生种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种群;2017年,该物种野生种群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1]。

2. 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

图片3.png

图源:维基百科

英文名White Cockatoo,学名Cacatua alba,是鹦形目凤头鹦鹉科白凤头鹦鹉属鸟类。该物种全身雪白色,拥有白色笔挺的头冠,翼下及尾毛略带浅黄,当头冠展开时,就像“雨伞”一样,喙和脚均是灰色。

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的野生种群,主要栖息于低地雨林、红树林、农田边等生境中。其野生种群的分布地,多在印度尼西亚摩鹿加省的北摩鹿加群岛、以及Halmahera、Bacan、Ternate、Tidore、Kasiruta和Mandioli等地。在中国台湾地区,也有由逃逸个体形成的稳定种群。其野外种群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破坏和宠物贸易。2007年起,印尼制定了10对的限额(只限繁育目的)要求,但市场上仍然存在着大量走私行为。

目前,该物种已被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同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

3. 小黄帽亚马逊鹦鹉(黄冠鹦哥)(Amazona ochrocephala

图片4.png

图源:维基百科

英文名Yellow-crowned Amazon,学名Amazona ochrocephala,是鹦形目鹦鹉科亚马逊鹦鹉属鸟类。该物种的羽毛大部分是绿色的,嘴部为黑色,黄色主要分布在它们的头冠顶部,头顶的黄色,被形象叫做“帽”。

小黄帽亚马逊鹦鹉(黄冠鹦哥)(Amazona ochrocephala)主要栖息于低地雨林,稀树草原、农田、山地、沼泽地、潮湿的森林边缘地带等生境中。其野外种群,主要分布在中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区域、圭亚那、波多黎各(引入)和德国(引入)。该物种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有栖息地破坏、宠物贸易和当地人食用等。

图片5.png

小黄帽亚马逊鹦鹉分布地

图源:维基百科

目前,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保护等级为无危,但野外种群显示有下降趋势。同时,该物种也被列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

4. 黄顶亚马逊鹦鹉(黄头鹦哥)(Amazona oratrix

图片6.png

图源:维基百科

英文名Yellow-headed Amazon,学名Amazona oratrix,是鹦形目鹦鹉科亚马逊鹦鹉属鸟类。从形态上看,鸟体为绿色,头部随着年龄的增加,分布着不同程度多寡的黄色羽毛,翅膀弯曲的部分有着红色以及黄色的羽毛;下腹部、以及大腿也会有程度不一的黄羽分布;鸟喙为腊白色;虹膜为橘红色。

黄顶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主要栖息于雨林、针叶林、红树林等生境中。在地理分布上,该物种主要分布在中美洲的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以及德国(引入)、美国南加州(引入)、波多黎各(引入)等地。其主要面临的生存威胁,来自农业和城市化发展导致的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捉等。该物种是亚马逊鹦鹉里最受欢迎、知名度最高的种类之一,也是北美地区走私最多的鹦鹉之一。中国甚少见到有该物种走私的报道。

目前,黄顶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名录中,其保护等级为濒危物种。同时,这一物种还被列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二、中国常见鹦鹉养殖情况193万只人工养殖鹦鹉获身份认可

牡丹鹦鹉(Agapornis.Sp),是中国饲养历史较长、繁殖技术相对成熟的鹦鹉品种。中国最早饲养牡丹鹦鹉的,是北京动物园。1973年,北京动物园从坦桑尼亚、赞比亚引入了4种野生鹦鹉:即棕头牡丹鹦鹉、黑头牡丹鹦鹉、桃脸牡丹鹦鹉和红额牡丹鹦鹉。后北京动物园大量繁殖黑头牡丹鹦鹉和棕头牡丹鹦鹉,并输出到全国各地动物园。慢慢流向社会,进入家庭。

近数十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观赏鸟类的需求日渐提高,鹦鹉人工养殖随之逐步兴起。据公开报道资料显示:中国鹦鹉的人工养殖,在河南、河北、北京、青岛、湖北省云梦县等地已形成一定规模。据报道,仅湖北省云梦县就有500多户养鸟专业户,共养殖10万多对鹦鹉[2]。

在山东,1997年,山东夏津县南城镇大殷庄村农民郑淑荣开始养殖鹦鹉。经过几年摸索和发展,如今建起了全省规模最大的鹦鹉养殖繁育场,室内养殖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养殖种鸟7000多对[3]。

在河北,2018年,河北省武邑县赵桥镇金蒙村村民金文斌学习鹦鹉养殖技术,成立了武邑县庆润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饲养了虎皮鹦鹉、玄凤鹦鹉等3个品种2000余对[4]。

在北京,北京市延庆区的马国新,原本学兽医,后来建鸟舍养殖鹦鹉[5]。他的鸟舍里,养着近1000对鹦鹉,包括300对种鸟,20多个鹦鹉品种。河北、山东、广州、内蒙、新疆都有他的鹦鹉客户。每个月新出生的小鸟,就在400只左右,当月就可以完全消化。

在河南,河南商丘繁殖鹦鹉,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据商丘当地的鹦鹉养殖户介绍,90年代中期,几位商丘农民到北京引进了300只鹦鹉,其中包括费氏牡丹鹦鹉,他们坐火车把鹦鹉带回商丘饲养繁殖。此后,商丘的鹦鹉养殖代代相传,有的已经传到第三代,商丘的鹦鹉养殖和销售已经成为了一条产业链,销售渠道通往全国。据统计,商丘共有近900户养殖户,存栏育种小型观赏鹦鹉100万只以上,其中多数为费氏牡丹鹦鹉,这种鹦鹉在商丘的出栏量占全国九成。

正是河南鹦鹉养殖产业的日益规模化,2021年4月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函,决定在河南省先行对费氏牡丹鹦鹉等4种鹦鹉开展专用标识管理试点,对确属人工繁育的、来源合法的费氏牡丹鹦鹉、紫腹吸蜜鹦鹉、绿颊锥尾鹦鹉、和尚鹦鹉4种鹦鹉,加载专用标识后,允许凭标识销售、运输。

经统计,截至2023年2月份,河南省商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为530户养殖户(含合作社)办理了人工繁育许可证,先后接受四批、共429户标识申请审批,发放专用标识193.68万枚。也就是说,目前河南省商丘全市共有193万只鹦鹉拥有了合法的“身份证”。鹦鹉出栏时,养殖户会为它们佩带一个专用脚环,脚环上的条形码携带有这只鹦鹉的身份信息:包括编号、品种、照片、出厂地等。

三、4种鹦鹉在中国养殖获批情况:非洲灰鹦鹉为多

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小黄帽亚马逊鹦鹉(黄冠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和黄顶亚马逊鹦鹉(双黄头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在中国的养殖情况,经过资料查询、资料调查整理如下。

据了解,中国规模养殖鹦鹉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安徽、湖南等地。绿会研究室通过在以上省份林业局、自然资源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查阅,收集了自2016年(以2020-2023年为主)以来函件中提到的以上四种鹦鹉的人工繁育、出售或购买等相关批复文件(见下表)。据不完全统计,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养殖场最多,共59家;小黄帽亚马逊鹦鹉(黄冠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次之,共35家;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为14家,最少的为黄顶亚马逊鹦鹉(双黄头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为6家

序号

物种名称

主体名称

审批号/时间

1

非洲灰鹦鹉
Psittacus erithacus

商丘市睢阳区爱鸟轩养殖场

豫林护许准〔2021〕209号

2

商丘市睢阳区培霞养殖场

豫林护许准〔2021〕208号

3

商丘市睢阳区石素英养殖场

豫林护许准〔2021〕218号

4

商丘市睢阳区桂莲养殖场

豫林护许准〔2021〕282号

5

商丘文奕养殖有限公司

豫林护许准〔2021〕526号

6

驻马店驿城区永红养殖场

豫林护许准〔2022〕31号

7

唐县永强养殖场

2021年3月

8

广州欢乐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

2021年3月

9

鹤山市巴布亚动物园管理有限公司

粤江林许准〔2021〕32号

10

海南英达动物养殖有限公司

粤江林许准〔2021〕32号

11

抚宁区榆关镇红利鹦鹉养殖场

冀林草批〔2019〕

12

茂名市茂南区顺意鹦鹉养殖场

2020年11月

13

易县蓝精灵鹦鹉养殖有限公司

2021年11月

14

宿豫区宏杰鹦鹉驯养繁殖场

2021年11月

15

保定市万祥鹦鹉驯养有限公司

2020年8月

16

隆尧县东范村胜国鹦鹉养殖场

2020年8月

17

山东省爱尔物种保育有限公司

2020年10月

18

安徽铭沐鹦鹉养殖有限公司

林审准﹝2023﹞33号

19

安徽雅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林审准﹝2023﹞99号

20

安徽安伽物语宠物养殖有限公司

林审准﹝2023﹞106号

21

淮北鹦之花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林审准﹝2023﹞28号

22

南陵县大山生态农业科技农场

林审准﹝2022﹞391-392号

23

宁陵县博涵鹦鹉宠物养殖畜禽养殖场

林审准﹝2022﹞391-392号

24

宿州凤鸣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林审准﹝2022﹞324号

25

宿州市埇桥区太阳大马戏动物表演团

林审准﹝2022﹞346号

26

亳州市珠雀龟莱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林审准﹝2022﹞396号

27

蚌埠海贝海洋乐园有限责任公司

林审准﹝2022﹞144号

28

武邑县大亮鹦鹉养殖场

冀林草批〔2019〕

29

遵化市汤泉村王帅鹦鹉养殖场

冀林草批〔2019〕

30

行唐县兴武文鸟鹦鹉养殖场

冀林草批〔2019〕

31

宣化区唯众养殖场

冀林草批〔2019〕

32

湖南今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湘林护许准〔2023〕72号

33

福州扬航龟业养殖有限公司

湘林护许准〔2023〕72号

34

汉寿湘同发野生动物园有限公司

湘林护许准〔2023〕50号

35

邵东市砂石镇大鹦帝国养殖场

湘林护许准〔2023〕46号

36

长沙市雨花区万英鹦鹉养殖场

湘林护许准〔2022〕192号

37

寒亭区大鹦鹦鹉养殖繁育中心

鲁林护许准〔2017〕6号

38

北京金刚苑商贸有限公司

鲁林护许准〔2017〕6号

39

沂源县沐淋峰鹦鹉养殖有限公司

鲁林护许准〔2017〕3号

40

青田威志光学有限公司

鲁林护许准〔2017〕3号

41

济南宏喜爱鹦鹉养殖有限公司

鲁林护许准〔2016〕68号

42

贵溪市嘉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鲁林护许准〔2016〕68号

43

临沭县金诚鸟类艺术展演有限公司

鲁林护许准〔2016〕62号

44

聊城雷扬养殖有限公司

鲁自然资函〔2023〕312 号

45

鱼台凯顺养殖有限公司

鲁自然资函〔2023〕61 号

46

临淄区硕铭养殖场

鲁自然资函〔2023〕212 号

47

济南盛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鲁自然资函〔2023〕55 号

48

成武县牧丰特种动物农场

鲁自然资函〔2023〕38 号

49

日照嗡嗡乐动物园管理有限公司

鲁自然资函〔2023〕34 号

50

菏泽青年湖动物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鲁自然资函〔2022〕987 号

51

汶上县善岭养殖场

鲁自然资函〔2022〕879 号

52

兰陵县万泉家庭农场

鲁自然资函〔2022〕631 号

53

龙口市诸由忠霖鹦鹉养殖场

鲁自然资函〔2022〕549 号

54

郯城县庙山镇一二养殖场

鲁自然资函〔2022〕401 号

55

菏泽龙池生态动物园有限公司

鲁自然资函〔2022〕214 号

56

肥城市凤鸣宠物养殖中心

鲁自然资函〔2022〕1 号

57

徐水区森尼尔特种动物养殖场

2023年5月

58

中山市民众镇鹦皇鹦鹉繁殖场

2023年5月

59

广东花海欢乐世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粤江林许准〔2021〕117号


合计

59家


60

白凤头鹦鹉
Cacatua alba

宿州长森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林审准﹝2022﹞318号

61

临沭县金诚鸟类艺术展演有限公司

鲁林护许准〔2016〕62号

62

徐水区森尼尔特种动物养殖场

2023年5月

63

中山市民众镇鹦皇鹦鹉繁殖场

2023年5月

64

广东苏卡达生态观赏有限公司

粤江林许准〔2022〕25号

65

驻马店驿城区永红养殖场

豫林护许准〔2022〕31号

66

抚宁区榆关镇红利鹦鹉养殖场

冀林草批〔2019〕

67

安徽铭沐鹦鹉养殖有限公司

林审准﹝2023﹞33号

68

河北鸿翼养殖有限公司

冀林草批〔2019〕

60

宣化区唯众养殖场

冀林草批〔2019〕

70

临沭县金诚鸟类艺术展演有限公司

鲁林护许准〔2016〕62号

71

莒南合尚禽畜养殖园

鲁自然资函〔2023〕370 号

72

淄博市博客宠物服务有限公司

鲁自然资函〔2023〕47 号

73

济宁若宇养殖有限公司

鲁自然资函〔2022〕806 号


合计

14家


74

小黄帽亚马逊鹦鹉

(黄冠亚马逊鹦鹉)

Amazona ochrocephala

徐水区森尼尔特种动物养殖场

2023年5月

75

中山市民众镇鹦皇鹦鹉繁殖场

2023年5月

76

驻马店驿城区永红养殖场

豫林护许准〔2022〕31号

77

茂名市茂南区顺意鹦鹉养殖场

2020年11月

78

抚宁区榆关镇红利鹦鹉养殖场

冀林草批〔2019〕

79

安徽铭沐鹦鹉养殖有限公司

林审准﹝2023﹞33号

80

南陵县大山生态农业科技农场

林审准﹝2023﹞144号

81

宁陵县博涵鹦鹉宠物养殖畜禽养殖场

林审准﹝2023﹞144号

82

河北鸿翼养殖有限公司

冀林草批〔2019〕

83

宁远县赵青山养殖场

湘林护许准〔2021〕51号

84

聊城雷扬养殖有限公司

鲁自然资函〔2023〕312 号

85

鱼台凯顺养殖有限公司

鲁自然资函〔2023〕61 号

86

肥城市凤鸣宠物养殖中心

鲁自然资函〔2022〕1 号

87

菏泽青年湖动物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鲁自然资函〔2022〕987 号

88

五莲县木舟养殖场

鲁自然资函〔2022〕888 号

89

汶上县善岭养殖场

鲁自然资函〔2022〕879 号

90

兰陵县万泉家庭农场

鲁自然资函〔2022〕631 号

91

郯城县庙山镇一二养殖场

鲁自然资函〔2022〕401 号

92

山东鲁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鲁自然资函〔2022〕367 号

93

潍坊金宝乐园有限公司

鲁自然资函〔2022〕247 号

94

济宁若宇养殖有限公司

鲁自然资函〔2022〕355 号

95

汉寿湘同发野生动物园有限公司

湘林护许准〔2023〕50号

96

广东苏卡达生态观赏有限公司

粤江林许准〔2022〕25号

97

驻马店驿城区永红养殖场

豫林护许准〔2022〕31号

98

保定市千羽鸟舍鹦鹉养殖有限公司

2023年2月

99

易县蓝精灵鹦鹉养殖有限公司

2021年11月

100

宿豫区宏杰鹦鹉驯养繁殖场

2021年11月

101

广东花海欢乐世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粤江林许准〔2021〕117号

102

保定市万祥鹦鹉驯养有限公司

2020年8月

103

隆尧县东范村胜国鹦鹉养殖场

2020年8月

104

武邑县大亮鹦鹉养殖场

冀林草批〔2019〕

105

遵化市汤泉村王帅鹦鹉养殖场

冀林草批〔2019〕

106

行唐县兴武文鸟鹦鹉养殖场

冀林草批〔2019〕

107

东光县燕姐鹦鹉养殖场

冀林草批〔2019〕

108

天门市天圆鹦鹉养殖场

鄂林护许准〔2019〕107号


合计

35家


109

黄顶亚马逊鹦鹉

(双黄头亚马逊鹦鹉)
Amazona oratrix

广东苏卡达生态观赏有限公司

粤江林许准〔2023〕15号

110

安徽铭沐鹦鹉养殖有限公司

林审准﹝2023﹞33号

111

河北鸿翼养殖有限公司

冀林草批〔2019〕

112

兰陵县万泉家庭农场

鲁自然资函〔2023〕33 号

113

汶上县善岭养殖场

鲁自然资函〔2022〕879 号

114

济宁若宇养殖有限公司

鲁自然资函〔2022〕355 号


合计

6家


图片7.png

由于2016年之前审批的养殖场信息未挂网展示,故2016前的国内鹦鹉养殖获批数据无从获取。其中,在2016至2023年期间,能查阅到的获审批鹦鹉人工养殖场共计114家,其中2016年审批5家,2017年审批4家,2018年无,2019年审批16家,2020年审批7家,2021年审批16家,2022年审批34家,2023年审批32家。

2021年4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给河南省林业局的复函《关于妥善解决人工繁育鹦鹉有关问题的函》[6]指出,按照规定,除桃脸牡丹鹦鹉、虎皮鹦鹉、鸡尾鹦鹉外,从境外引进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鹦鹉种类,均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管理,其人工繁育活动应依法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同时要求“对我国没有野外自然分布、人工繁育的费氏牡丹鹦鹉、紫腹吸蜜鹦鹉、绿颊锥尾鹦鹉、和尚鹦鹉开展专用标识管理试点。在养殖户自愿前提下,可对确属人工繁育的、来源合法的上述鹦鹉,加载专用标识,凭标识销售、运输”,“对合法人工繁育来源、依法允许出售的鹦鹉,停止执行禁止交易措施,但其销售活动须在所在地政府确定的场所进行,且符合防疫检疫各项要求”。此后,2021年至2023年,中国国内审批的养殖场数量出现大幅增长。

四、4种鹦鹉的国内养殖技术状况:非洲灰鹦鹉相对较多

人工繁殖技术的成熟与否、是否已成规模,姚贝[7]认为可以参考此技术繁殖的种群是否较大且数量、生存状态是否稳定,以及其生存是否完全不依赖野外资源而进行判断。

具体包括:(1)技术成熟,意味着其应具有稳定性特征,即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操作流程,且人工繁育的结果具有可预见性;(2)人工种群与野外种群完全独立,互不影响。而(人工养殖)是否已成规模,主要指对某项人工繁育技术的适用,可以有效稳定或提升野生动物数量、缓解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压力之时,通过该技术繁育的人工种群与野生种群便具备了差别监管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但是,若某项技术的适用未成规模,仅在小范围内被知晓或实践,则该技术并不能改变被繁育野生动物的珍贵、濒危性质。故当某项人工繁育技术作为商业秘密,被限定在特定范围内适用,或者该项技术以特定地域的特有自然条件作为必要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该项人工繁育技术繁育的人工种群仍然属于保护对象。

为了解各种鹦鹉的繁殖技术,绿会研究室在国家认可技术网站查阅“鹦鹉”、“人工繁殖”、“技术”,可查到的鹦鹉人工繁殖品种,主要有:金刚鹦鹉、红领绿鹦鹉、吸蜜鹦鹉、鸡尾鹦鹉、大绯胸鹦鹉、大紫胸鹦鹉、虎皮鹦鹉和牡丹鹦鹉(见下图)。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的人工育幼及训练一篇,亚马逊鹦鹉的养殖技术措施一篇。

图片8.png

图源:中国知网

2016年,《非洲灰鹦鹉的人工育幼及训练》[8]一文中说明,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应为附录I),在中国仅有少数野生动物园及城市动物园饲养非洲灰鹦鹉,该论文就沈阳动物园成功育幼成活一只非洲鹦鹉的饲养方式、育雏期等进行了研究。

2011年发表的《亚马逊鹦鹉的养殖技术措施》[9]一文则指出:亚马逊鹦鹉在繁殖期或繁殖期前时,可能变得聒噪,成对繁殖效果较好,但是人工繁殖成鸟不多见,繁殖野生鸟几率又微乎其微,所以国内繁殖成果较少见。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随机对国内获批的鹦鹉人工养殖场,通过线上询问、官网查询等方式了解发现,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人工养殖较为普遍,小黄帽亚马逊鹦鹉(黄冠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和黄顶亚马逊鹦鹉(双黄头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人工养殖甚少。如规模较大的海南英达动物养殖有限公司。其官网介绍,其专门致力于世界珍稀动物种源引进、科学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具有鸟类养殖专家技术团队及经营团队,有专业的驯养员、饲养员、医护专家、孵化专家、国际贸易专员、法务顾问团队等,从“饲料—养殖—繁殖—孵化—育雏—销售”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员全程负责跟进。公司内具有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上千只,除此之外还有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黄冠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但是没有双黄头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问及养殖技术,受访工作人员介绍,可以为用户提供养殖技术,成活率达99%。在获批鹦鹉养殖的小型养殖场中,如易县蓝精灵鹦鹉养殖有限公司、兰陵县万泉家庭农场等有销售非洲灰鹦鹉,数量较少,但也表示可以提供养殖技术。

养殖场名称

鹦鹉品种

数量(规模)

养殖技术

备注

武邑县大亮鹦鹉养殖场




拒接

天门市天圆养殖专业合作社




暂不搞养殖

茂名市茂南区顺意鹦鹉养殖场




等国家放开后才考虑。

易县蓝精灵鹦鹉养殖有限公司

小太阳,和尚鹦鹉可以卖。亚马逊鹦鹉都没有。

非洲灰鹦鹉几只



广州欢乐鸟园景区管理有限公司

打不通




山东鲁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暂没有鹦鹉

菏泽龙池生态动物园有限公司




无人接听

兰陵县万泉家庭农场

非洲灰鹦鹉

几只

可以提供养殖技术


海南英达动物养殖公司

近万只各类鹦鹉及三有鸟类。其中有非洲灰鹦鹉、黄冠亚马逊鹦鹉和白凤头鹦鹉。

其中非洲灰鹦鹉近千只。

可以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养殖成活率达99%。


4种鹦鹉的原产地野外种群状况:均不容乐观。

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小黄帽亚马逊鹦鹉(黄冠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和黄顶亚马逊鹦鹉(双黄头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的原产地均非中国,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南美洲、印尼及中国台湾等热带地区。由于这一科的物种均颜色艳丽、智力较高,自这些物种被人们认识以来,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宠物。

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这四种鹦鹉的物种状况受保护等级来看,除小黄帽亚马逊鹦鹉(黄冠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外,其余三种鹦鹉的野生种群均为濒危状态,亟需保护;而在对国际贸易进行限制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黄顶亚马逊鹦鹉(双黄头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均被列入附录I,小黄帽亚马逊鹦鹉(黄冠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和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被列入附录II。其中,栖息地受到农业和伐木业影响、以及大量的国际宠物走私贸易,是这4种鹦鹉濒危的最主要原因。

从这4种鹦鹉的国际贸易状况来看虽然有相关文献资料显示,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有100年以上的人工繁育历史,繁殖技术相对成熟[10],但其国际贸易数量依然十分庞大。从国际贸易上来看,根据2018年统计,自1975年以来,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出口的野生个体超过120万,为非洲贸易最多的鸟类之一[11],刚果金是目前为最大的出口国。CITES交易数据库的资料则显示,中国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的进口,在2015年到达顶峰(1750只野生,1500只繁育个体),但自2016年以后,中国对该物种的进口数量有明显下降,2018和2019年引入的野生个体数量为0只。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国内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养殖技术的兴起。

国内鹦鹉人工繁殖机构反映,由于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繁殖个体存在近亲繁殖现象,在子二代、子三代时容易出现基因退化现象,仍然有不少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养殖者或机构需要从野外引进野生物种,以改善人工繁殖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的基因状况。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在其原产地,野生种群下降严重,是4种受咨询鹦鹉中,野生种群最不容乐观的一种。

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在凤头鹦鹉里有很强的人工繁殖能力,但也面临作为宠物大量出口而导致的野生种群濒危现状。1990-1993年里,在其原产地,每年约有17%的个体被出口,美国是其主要出口目标。在繁殖技术上,有研究显示,该物种人工环境下,是凤头鹦鹉里繁殖能力比较强[12]的一种,该物种的野生种群对成规模采集也有一定的抵抗力,但由于其复杂的求偶行为,饲养者个人的人工繁育仍然有困难。在美国,有八个州登记有专门的繁育机构或者繁育专家,但中国国内,该物种人工繁殖较少。

小黄帽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是所有亚马逊鹦鹉中饲养最多的种类之一。2005-2014年间,亚马逊地区每年出口约10968只活体,圭亚那是最主要的出口国。此外,原产地之外,小黄帽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每年出口还有约19297只活体,而阿曼是最主要的进口国。CITES交易数据库的资料显示[13]:从2010-2018年,中国国内小黄帽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的野生个体进口数量一直在上升,并在2018年达到巅峰(1028只),但在2019年迅速下跌(137只)。但中国国内的人工繁育个体数量相对较少,并在2012、2013、2018以及2019年都为0只[14]。

至于小黄帽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的繁殖技术,在北美地区相对成熟,有完整的饲养和繁育介绍,但北美地区的人工繁育者也承认:对于普通饲养者来说并不容易 [15]。从公开审批资料来看,中国国内,对该物种的人工繁育甚少,不成规模。同样,受宠物贸易、栖息地破坏和当地人食用等原因,这一物种的野外种群呈明显下降趋势。

而黄顶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在宠物市场中,是亚马逊鹦鹉里最受欢迎、知名度最高的种类之一也是北美走私最多的鹦鹉之一。在其人工养殖技术方面,北美地区有相对成熟的养殖技术,认为其人工繁殖难度略低于其他亚马逊鹦鹉[15]。

黄顶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同样受走私及宠物贸易影响巨大,据IUCN的调查统计,这一物种在其原产地的野生种群数量可能已少于7000只。统计显示:该物种现分布范围缩小的38%,是由于非法宠物贸易导致,减少的576km2分布范围可能是由盗猎导致。在墨西哥海岸,该物种的分布范围缩小了79%;在伯利兹和危地马拉,该物种栖息地不在保护区范围内,受人为影响十分强烈。同时,也有学者认为,气候变化导致的飓风天气,也被认为对黄顶亚马逊鹦鹉的栖息地和种群有破坏(https://www.iucnredlist.org/species/22686337/179331301)。因此,1994年,该物种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提名为受威胁物种。

六、国内政府管理现状及探索

1993年,《林业部关于核准部分濒危野生动物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通知》(林护通字[1993]48号)文中确定: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和黄顶亚马逊鹦鹉(黄头鹦哥)(Amazona oratrix)被核准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和小黄帽亚马逊鹦鹉(黄冠鹦哥)(Amazona ochrocephala)被核准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对这些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包括任何可辨认部分或其衍生物)的管理,同原产中国的国家一级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一样,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实施管理。

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经国务院批准,于2021年2月1日公布实施。根据最新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原生的鹦鹉一共有九种,分别是:短尾鹦鹉、蓝腰鹦鹉、亚历山大鹦鹉、红领绿鹦鹉、青头鹦鹉、灰头鹦鹉、花头鹦鹉、大紫胸鹦鹉、绯胸鹦鹉。以上九种鹦鹉,都是受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的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余种类的鹦鹉,除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和附录II所列种类并被国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准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管理的外,不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唐山市森林公安分局所咨询的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小黄帽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黄顶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不在2021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但在1993年国家林业部时称48号文中,已将非洲灰鹦鹉和黄顶亚马逊鹦鹉核准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将白凤头鹦鹉和小黄帽亚马逊鹦鹉核准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同时,这4种鹦鹉也都分别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和附录II收录。

2021年4月2日,针对新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6]实施后、存在部分传统笼养观赏鸟已被升级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给河南省林业局的复函《关于妥善解决人工繁育鹦鹉有关问题的函》中再次明确指出,按照规定,除桃脸牡丹鹦鹉、虎皮鹦鹉、鸡尾鹦鹉外,从境外引进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鹦鹉种类均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管理,其人工繁育活动依法应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同时要求“对我国没有野外自然分布、人工繁育的费氏牡丹鹦鹉、紫腹吸蜜鹦鹉、绿颊锥尾鹦鹉、和尚鹦鹉开展专用标识管理试点。在养殖户自愿前提下,可对确属人工繁育的、来源合法的上述鹦鹉,加载专用标识,凭标识销售、运输”,“对合法人工繁育来源、依法允许出售的鹦鹉,停止执行禁止交易措施,但其销售活动须在所在地政府确定的场所进行,且符合防疫检疫各项要求”。

这意味着,鹦鹉类除桃脸牡丹鹦鹉、虎皮鹦鹉、鸡尾鹦鹉外,其他鹦鹉物种,无论是野外种群还是人工繁育种群,均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综上,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小黄帽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黄顶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这4种鹦鹉,目前均属于受国家保护的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于它们开展养殖观赏的,需要向各级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申报批准并核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对于经营利用的,需要同时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和经营利用许可。

2023年4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专用标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专用标识范围(第一批)[17],再次公开征求意见。第一批人工繁育作为宠物的鸟类中列出了费氏牡丹鹦鹉、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葵花凤头鹦鹉、绿颊锥尾鹦鹉等13种鹦鹉。

图片9.png

图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唐山公安局森林分局发函要求协助认定养殖规模和技术成熟度的四种鹦鹉中的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在第一批人工繁育作为宠物的鸟类名单(征求意见稿)中。可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也关注到鹦鹉人工繁育作为宠物的普遍现象;虽然,此次在征求意见的人工繁育宠物鸟类名单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绯胸鹦鹉、红领绿鹦鹉、亚历山大鹦鹉名列其中,但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小黄帽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以及黄顶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均不在该征求意见的名单之列。

截至该文发表前,这一征求意见名录,还未见正式发布《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专用标识管理办法》和专用标识范围(第一批)。

、结论

综上,根据国内常见鹦鹉养殖和指定四种鹦鹉的养殖情况、国家制定发布的法律法规、以及中国国内试点实行人工繁育鹦鹉作为宠物的探索来看,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的饲养繁育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具备一定养殖规模,但由于非洲灰鹦鹉原产地的野生种群极度濒危,建议在严格规范中国非洲灰鹦鹉人工繁育管理基础上,同步加大对该物种野生种群走私的打击力度。同时,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小黄帽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黄顶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三种鹦鹉的养殖技术,目前在中国尚不成熟,其保护等级因分别被纳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附录II,分别对应《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所对应的受国家保护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黄顶亚马逊鹦鹉(Amazona oratrix)对应并参照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管理,小黄帽亚马逊鹦鹉(Amazona ochrocephala)和白凤头鹦鹉(Cacatua alba)对应并参照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管理。


(该报告完成于2023年5月。)


参考文献

1. 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Ⅲ.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2023年2月

2. 李顺才,徐兴友,张坤等. 我国鹦鹉资源及其市场开发[J].中国家禽.2004,26(21):51-53.

3. 郑淑荣.鹦鹉养殖“女状元”[EB/OL]. https://news.sina.com.cn/o/2006-03-22/14428503064s.shtml

4. 赵桥镇.河北武邑:鹦鹉养殖带动贫困户走上致富路[EB/OL]. https://www.sohu.com/a/408657212_267106

5. 90后男孩喜欢鹦鹉,学兽医的他打造了一个鹦鹉王国,年入20万[EB/OL].https://www.sohu.com/a/237826741_117373

6.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妥善解决人工繁育鹦鹉有关问题的函[EB/O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1年4月2日. http://www.forestry.gov.cn/search/272622

7. 姚贝.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之确立与完善[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01):80-85.

8. 赵芳菊. 非洲灰鹦鹉的人工育幼及训练[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5):91.

9. 冯爱国,丁文娟,张俊艳等. 亚马逊鹦鹉的养殖技术措施[J]. 畜禽业,2011.

10. TEAM BEAUTY OF BIRDS. Breeding African Greys aka Grey Parrots[EB/OL]. https://beautyofbirds.com/african-grey-breeding/

11. Martin, R. O.Grey areas: temporal and geographical dynamic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rey and Timneh Parrots (Psittacus erithacus and P. timneh) under CITES. Emu - Austral Ornithology. 2017,118(1):113–125.

12. Marelli, S. P., Abdel Sayed, A., Magni, M., Crosta, L., Schnitzer, P., Strillacci, M., Zaniboni, L.Reproductive parameters in some captive-bred cockatoo species (genus Cacatua and Eolophus)[J].2020. doi:10.1136/vetreco-2020-000405

13. Sinovas P , Price B , King E , et al. Wildlife trade in Amazon countries: an analysis of trade in CITES-listed species. 2017.

14. Qingqing Wang, Jianbin Shi, Xinchen Shen, Tian Zhao,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ITES-listed live birds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9[J].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2021.

15. HARI.The Aquisition, Husbandry and Breeding of Common Amazons[EB/OL]. https://hari.ca/hari/research-facility/hari-research-papers/the-aquisition-husbandry-and-breeding-of-common-amazons/

16.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年2月5日

17. 关于《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专用标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专用标识范围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EB/OL].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3-04-12. http://www.forestry.gov.cn/search/36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