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热点】
一、全球荒漠化治理:中蒙就设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达成共识
据新京报2023年5月11日消息,以蒙古国总统环境与绿色发展顾问巴图胡为团长的蒙方代表团拜访国家林草局,主要目的是与中方探讨支持蒙古国“种植十亿棵树”计划及设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有关事项。双方会谈后,就设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达成共识。这凸显出中国推进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国际合作以及致力于全球荒漠化治理的积极行动。
2022年11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蒙古国总统会谈时提出“愿同蒙方探讨设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同年12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提出“中方愿同阿方设立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
干旱和荒漠化问题是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不仅深刻影响着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还给人民生产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困扰。荒漠化防治以及干旱问题应对不仅需要科技的创新以及监测设备的应用,还需要全球的通力合作,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每年的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参考链接:
1. 中蒙就设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达成共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5576258562746151
2.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荒漠化治理
http://www.forestry.gov.cn/main/4171/20221228/154212193463522.html
3.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96%E7%95%8C%E9%98%B2%E6%B2%BB%E8%8D%92%E6%BC%A0%E5%8C%96%E5%92%8C%E5%B9%B2%E6%97%B1%E6%97%A5/1110051?fr=aladdin
二、中国五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2025年水资源保护目标
近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Ⅰ—Ⅲ类)比例达到85%,较2020年提高1.6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保持持续改善势头。
规划提出,到2025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恢复等方面取得突破,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格局基本形成。
规划共设置了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大类11项指标,其中,3项为约束性指标,8项为预期性指标。在水环境方面,到2025年,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地表水劣Ⅴ类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在水资源方面,到2025年,354条(个)河湖要达到生态流量要求。在水生态方面,到2025年,河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持续改善,力争127个河湖水体重现土著鱼类或土著水生植物。
规划进一步展望2035年,提出届时实现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美丽中国水生态环境目标基本实现。
参考链接:
1. 5部门联合印发规划 推动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
https://m.jxnews.com.cn/news/system/2023/05/05/020052755.shtml
2.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负责人解读《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http://www.gov.cn/zhengce/2023-04/22/content_5752624.htm
三、中国绿发会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展映
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举办,中国绿绿发会国际环境基金承办,新华网、中国网生态中国频道、中国慈善家、中国小康网等机构共同支持的2023年世界地球日活动聚焦“投资我们的星球”与“共同守护蓝色家园”两大主题。自2023年4月初至5月,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中持续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北京奥森捡步跑、青少年创意发声、新浪微博保护海洋主题、珍稀物种主题、高级别专家对话三场直播活动,及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携手乙钛乐团发起世界地球日音乐特别企划等。
据统计,活动获得破亿关注度,其中“投资我们的星球”新浪微博话题讨论度过千万,新浪微博三场直播观看人数近40万,让中国再度成为世界地球日全球范围活动中受关注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活动得到世界地球日全球官方机构EDN和IFCE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的广泛赞誉与大力支持。由活动各环节内容剪辑而成的活动公益视频,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展映。
参考链接:
1. 中国绿发会国际环境基金地球日主题活动亮相纽约时代广场
http://stzg.china.com.cn/m/2023-05/12/content_42366137.htm
2. “投资我们的星球 守护共同的家园”2023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举行
http://www.xinhuanet.com/fashion/20230423/cfadfde74b7b4a9f8df117effc25b1f5/c.html
3. 2023世界地球日|中国驻美大使馆科技参赞王仲成在“投资我们的星球 守护共同的家园”主题活动上致辞
https://m.chinaxiaokang.com/wap/lvsfzha/CBDzhxxd/2023/0422/1423224.html
【国际视野】
一、世界环境日聚焦塑料污染,2023年主题“减塑捡塑”
2023年6月5日将迎来第52个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塑料污染问题成为焦点,主题为“减塑捡塑”(BeatPlasticPollution),旨在提高人们对塑料污染危害的认识,鼓励人们减少使用快消、一次性的塑料制品,促进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与循环经济发展。
全球每年生产超过4亿吨塑料,其中一半的塑料只能使用一次,只有不到10%被回收。据估计,每年有1900万至2300万吨塑料最终流入湖泊、河流和海洋。塑料污染危机最具破坏性和最持久的遗产之一是微塑料,它对人类和地球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微塑料即直径达5毫米的微小塑料颗粒,它可以进入食物、水和空气。据估计,地球上每个人每年消耗的塑料颗粒超过50000个,如果考虑到吸入,还会更多。丢弃或焚烧的一次性塑料危害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并污染从山顶到海底的每一个生态系统。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在全球范围内,各地的组织和个人都在积极响应2023年的主题“减塑捡塑”。各国政府和企业也采取了行动,推出了各种减塑计划和政策。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减少塑料污染,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关于世界环境日:
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是最大的国际环境日。该活动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牵头,自1973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现已发展成为最大的全球环境宣传平台,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人参与保护地球。2023年,世界环境日将重点关注塑料污染危机的解决方案。
2022年3月,在内罗毕举行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UNEA-5.2)上,做出一项塑料污染的决议:联合国各成员国达成一致,同意制定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以防治塑料污染,旨在结束塑料污染。
参考链接:
1. 2023年世界环境日将由科特迪瓦主办
2. “减塑捡塑”走向海洋,致2023年世界环境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4396749661445751
3. 世界环境日聚焦塑料污染,2023年主题“减塑捡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4945252546965299
4. 202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减塑捡塑”,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一起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4161220441259426
二、联合国同一健康高级别专家小组发布关于人兽共染病外溢预防的新白皮书
2023年5月3日,应联合国四方组织的要求,同一健康高级别专家小组(OHHLEP)于近期发表了一份白皮书《预防人兽共染病的外溢-从应对到在源头减少风险》(Prevention of Zoonotiv Spillover-From Relying on Response to Reducing the Risk at Source),呼吁在流行病预防、准备和应对的三大领域内加强人兽共染病外溢的预防。白皮书主张,有必要通过改进预防措施,从源头上降低人畜共患疾病外溢的风险,这种方法比依赖疾病检测和应对更有效。
(图源:OHHLEP)
同一健康高级别专家小组是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四方组成的一个核心咨询小组。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人类健康的毁灭性影响引发了关于如何更好地预防和防范下一次疫情的广泛讨论。病原体从动物传染给人类被认为是新发传染病的主要原因,也是最近流行病的主要原因。
该论文指出:“很明显,从源头上预防疫情不能继续作为事后考虑——早就应该做出更大的承诺,而且迫切需要预防未来的疫情”。它强调,预防流行病的努力通常只有在微生物(病原体)已经从动物跳到人类(被描述为溢出事件),允许特定疾病重新出现或新疾病出现后才开始。它建议将遏制疫情活动与预防外溢活动区分开来。这意在引起人们对目前缺乏重点和资源用于预防和减少源头风险的关注。
“防止病原体从动物传染给人类意味着将传染病控制模式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初级预防)预防包括解决疾病出现的驱动因素,即增加外溢风险的生态、气象和人为因素以及活动,以降低人类感染的风险。除其他行动外,它还通过对自然宿主、人和环境的生物监测、了解病原体感染动态和实施干预活动来提供信息。”
将范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需要“同一健康”的方法来解决疾病出现的多种驱动因素。其中包括与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或农业扩张有关的土地使用变化,以及不可持续、不安全或非法的动物狩猎、养殖和贸易。还需要考虑气候变化、贫困和社会经济不平等以及基本的动物和人类健康以及动物福利做法等主要驱动因素。
该文指出,“预防未来的流行病需要对外溢预防进行可持续投资”,预防疾病外溢的行动比应对活动更具成本效益。全球每年的预防费用估计在100亿美元至310亿美元之间,而应对最近的埃博拉和猴痘疫情等传染病危机所需的时间和资金要比采取预防措施所需的更多。例如,预计到2024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接近14万亿美元。
该专家小组强调,“同一健康”方法不仅有助于预防新的流行病和流行病,还将带来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共同效益,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
参考资料:
1. Quadripartite welcomes OHHLEP’s new white paper on zoonotic spillover prevention
https://www.unep.org/news-and-stories/statements/quadripartite-welcomes-ohhleps-new-white-paper-zoonotic-spillover
2. Prevention of zoonotic spillover From relying on response to reducing the risk at source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prevention-of-zoonotic-spillover
3. One Health High-Level Expert Panel (OHHLEP)
https://www.who.int/groups/one-health-high-level-expert-panel/memb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