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背景下乡村规划中乡土景观保护规划研究——以云南大理喜洲镇喜洲村为例

二维码
197

李璋1,段晓迪2*

(1.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云南大理6710002.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乡土景观作为中国农村文化的重要集中表现形式之一,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村庄规划的成败。如何在“多规合一”倡导的乡村规划实践中保护现有乡土景观,发挥乡土景观在发展和保护文化遗产中的作用是乡村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云南大理喜洲镇喜洲村为例,探讨和研究多规合一视角下喜洲村乡土景观规划问题,从而为乡村振兴中乡土景观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为我国类似地区乡村规划中的乡土景观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乡土景观;新农村;村庄规划;多规合一;保护规划

李璋,段晓迪.“多规合一”背景下乡村规划中乡土景观保护规划研究——以云南大理喜洲镇喜洲村为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111.ISSN2479-9065

Research On Local Landscape Protection Planning In Rural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ulti Compliance And Integration" -- A Case Study Of Xizhou Village, Xizhou Town, Dali, Yunnan Province

Zhang Li1Xiaodi Duan2*

(1. West Yunn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Dali, Yunnan, 671000

2. Dal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Dali, Yunnan, 671000

Abstract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centrated forms of Chinese rural culture, local landscape is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village planning. How to protect the existing local landscap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local landscap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rural planning. Taking Xizhou village, Xizhou Town, Dali,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studies the local landscape planning of Xizhou vill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 compliance, so as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cientific protection,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ocal landscap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local landscape planning in rural planning in similar areas in China.

Key words: Local Landscape; New Countryside; Village Planning; Multi Compliance; Conservation Planning

1   前言

自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乡土景观越来越受到关注。201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升了村庄规划的地位。早在20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了对乡土景观的研究,美国“乡土景观之父”杰克逊乡土景观分为政治景观和栖居景观。欧洲学者倾向于通过各种方式研究乡土景观的文化内涵以及人与景观的互动,如荷兰开展大规模“干预景观”。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乡土景观,余孔坚阐述了乡土景观的含义,刘新燕在《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手法研究》一文中阐述了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手法侯晓蕾和郭巍从园林的角度将乡土景观分解为多层次的复合系统。这为当今乡土景观的深挖掘和景观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一种理论手段。本文将乡土景观保护与乡村规划相结合,探索在乡村法规指导下的乡土景观保护方法为其他乡土景观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2   “多规合一与村庄规划发展

201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村庄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强调多规合一”。《通知》明确村庄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强调“多规合一”。提出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农村详细规划,应从聚落建设、产业布局、环境改善、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整合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并与各村庄的乡村规划相结合。结合每个村庄的区域特点,因地制宜进行规划。村庄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生态恢复与保护、基本农田保护、产业布局发展、近期建设项目等八大类。《通知》对规划的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强调村民、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主体地位;二是强调开放性和广泛参与性,调动高校、规划设计机构、名师名家等积极性参与村庄规划编制;三是因地制宜,结合各村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寻找适合本地区的规划思路;四是规划成果表述简洁,做到“一图一表一规”,确保人人都能看懂、理解、落实、监督。

3   “多规合一规划中的乡土景观保护规划

3.1 乡土景观规划与乡村规划关系分析

乡土景观是指不同地区的人们为适应各自的生活方式而对自然过程、土地和土地空间模式进行活动的方式,是一个包含当地自然和文化的复合系统,展示了地球上各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乡土景观保护规划一般是指乡村景观规划,大多整合在村庄规划中,很少有单独的乡土景观规划或乡土景观保护规划。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从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和土地规划实践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乡村景观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具有满足农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旅游资源三个层次的功能。乡土景观规划是通过规划设计,合理安排乡村景观资源的地理空间,为乡村居民建立起具有健康、休闲、教育和安全功能的复合型可持续乡村景观系统。

村庄规划从本质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规划:生态规划、生产规划和生活规划。乡土景观资源在村庄规划中与生态保护、生产发展和生活环境创造密切相关,乡土景观保护规划在村庄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生产方面,要发挥乡土景观资源的生产作用,加强农村农林牧渔一体化发展,优化观光农业园、采摘园等生态环境,要加强对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环境的治理。在生态建设方面要加强对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环境的治理建设功能完善内容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科研场所等在生活方面,我们应该保护现有的古建筑和传统习俗等以保护其历史氛围。

3.2 探索乡土景观保护规划的概念

一般来说,乡土景观规划是建立可持续的乡村景观保护体系,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具体包括以农业为导向的生产性景观规划、以乡村建筑为中心的聚落景观规划和以“人景共生”理念为基础的自然生态景观规划,生产领域保障农业生产。生活方面确保乡村聚落,生态方面确保生态平衡,实现三元互动、和谐统一。乡村景观保护需要多学科领域的整合,对景观要素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并跨越时空两个维度,按照景观调查、景观生态分析、综合评价、土地利用规划、景观规划、景观设计等顺序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从而实现乡村景观保护规划内容和结构的合理性

3.3 乡土景观保护规划原则

3.3.1真实性

真实性是保证地方景观保持自然的潜力,地方景观是在人类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呈现景观的原始状态,真实反映人与自然的长期互动关系。

3.3.2传承性

由于地域差异等因素,各地的地方景观并不相同,必须加以保护和创新,也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从不同的维度去深刻把握历史与未来的契合。

3.3.3地域性

在现代,“千村”更为常见,将村庄规划严格应用于所有地方是错误的。每个农村地区都应结合当地特色,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乡土景观,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

3.3.4可持续性

根据乡村景观保护规划的内涵和理念,可持续乡村景观是“景村融合”、“人文景观共生”,将乡村地区的各种景观要素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同时要把握规划的可持续性,即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的关系,乡土景观保护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对接。

3.3.5经济性

与城市规划相比,村庄规划往往得到较少的政府财政支持。因此,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经济技术指标,以确保其在可操作范围内。

3.4 乡土景观保护规划内容分析

作为一个系统的保护规划,“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中的乡土景观规划分为场地调查、综合分析与评价、土地利用与场地布局分析、景观规划与设计等几个方面。

3.4.1现场调查分析

充分了解规划区是规划的基础,包括场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因素、资源概况、历史文脉、人类活动等。要做出合理的规划,必须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实现人与景观的共生。

3.4.2景观资源分析与评价

分析是比调查更深的一步,这不仅需要掌握场地的基本设计,还需要掌握场地中的各种景观要素。在规划过程中,了解其文化内涵和元素符号,同时对景观元素的理解进行分类和评价总结。

3.4.3乡村网络结构布局分析

结合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了解各土地类型的比例,特别是农村居民点、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发展边界,为景观规划提供土地合理性分析,景观规划是对各类要素的综合规划。

3.4.4景观规划设计

将破碎的景观要素与各种自然生态子系统连接起来,形成有序的景观序列。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实施公众参与,在规划内容中体现村民的智慧和意愿,真正把握实际情况。

3.5 乡土景观保护规划方法探索

乡土景观规划主要是将“三居”空间布局与村落规划优化相结合,对生产、生态、生活三大空间进行分类把握,突出农村的个性发展。生产性景观规划是合理利用农村丰富的生产性乡土景观资源;生态景观规划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系统规划,还包括将人与自然作为自然生态系统联系起来的“生态”规划;生活景观规划是结合传统风俗、技艺、传统建筑、传统生活等物质和无形的乡土景观规划。

合理保护和开发传统生活和其他物质、非物质的乡土景观资源,特别是乡土景观资源的文化符号应加以提取和再现,使村民能够看到山,看到水,记住他们的乡愁。乡土景观保护还可以采用补偿手段、替代手段、再现手段进行规划设计,对破坏的乡土景观进行补充和更新,对一些非物质景观要素给予物质再现,使其具有特色,整体把握当地条件,切合实际。

4   实践:云南大理喜洲镇喜洲村乡土景观保护规划

4.1 项目概述

喜洲村位于云南大理喜洲镇中心位置,村委会西面约300米为大丽公路,东面约2公里处为214国道喜洲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该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位于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喜洲村的优势资源是该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作为大理国时期到民国时期最重要的经济重镇,汇集多民族、国内外多种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通过与本土元素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融合,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景观资源。

4.2 保护规划思路

喜洲村乡土景观保护规划以改善喜洲村基础设施、提升村民人居环境为出发点,对喜洲村内的古民居(如严家大院)和历史遗迹(如喜绣房、走马转角楼、喜林苑等)进行保护改造,以村为景,美化村庄环境,整治农耕设施,营造“静思”、康养基地。并借鉴“景村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景村产”融合一体的目标。

1 喜洲村乡土景观要素汇总表

Table 1. Summary Table Of Vernacular Landscape Elements In Xizhou Village

景观类别

景观单位

组成元素

生态要素

气候

阳光,降水,风,霜

地形

平原、丘陵、山脉(喀斯特地貌)

土壤

红土、黄土、冲积土、水稻土壤

植被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水文学

溪流、河、池塘、水渠

生产要素

耕地

稻田、旱地、蔬菜田等

农业活动

灌溉、 运输、劳动现场、畜牧业

高产林地

果园(柑橘等),经济林

生活要素

农村住区

村落模式、道路系统、活动广场

建设

祭祀建筑(祠堂)、寺庙、古民居(如严家大院)和历史遗迹(如喜绣房、走马转角楼、喜林苑等)、住宅、公共建筑(学校、医院)

乡土元素

石料(大理石等),木材,原生植物

美化

垃圾桶、路标、路灯、花坛

习俗和民间传说

三月街民族节、祭本主、绕三灵等

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

4.3 乡土景观要素及空间布局

有的学者基于“天、地、人”三个方面,对乡土景观要素包括天气、季节、聚落等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则基于景观建设要素划分山、水、林、田、湖。根据村庄规划中的“三个生活空间”,将要素分为三类:生态、生产和生活,并为每个具体要素绘制框架表。

乡土景观要素的空间布局可以与三调的村庄土地利用分区相结合,将其划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农业用地与生产要素相联系,建设用地与生产生活要素相联系,生态用地与生态要素联系起来,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景观要素的总体空间布局。

4.4 乡土景观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从实地调查结果来看,喜洲村乡土景观面临以下问题。

1)特色文化的消亡。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统一的村庄规划,使得差异越来越少。

2)自然生态结构被破坏。一些农田被占建房,村内没有合理地植物配置,破坏了村内外的生态交流,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3)破坏农田生产景观。不仅村庄建筑的扩建侵占了大片农田,而且大多数村民为了经济利益而转向种植蔬菜和花卉,这对以农田生产为主的农村景观产生了巨大影响。

4)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冲突。喜洲村的大多数村民都翻新了他们的房子,更喜欢模仿现代风格的建筑,传统建筑的新建几乎消失。

5)村庄规划设计意识淡薄。喜洲村的规划更多地停留在浅层设计方面这不仅仅体现在村民的景观保护意识,也体现在规划设计人员的设计重点

4.5 乡土景观保护规划

4.5.1定位

根据喜洲村的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和规划地位,对喜洲村的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估,喜洲村的发展定位为农业文化结合的旅游休闲村,具有良田碧水、古建、民俗的特色。村庄规划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布局、土地空间改善等,乡土景观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布局和空间改善的生态恢复水平上,没有建立具体的乡土景观保护体系或村庄景观保护体系,乡土景观保护的定位不明确。

4.5.2布局

村庄布局分为三大区域:稻田景观区、古建文化旅游区、手工艺体验区。依托现有田园风光,开发农业相关的旅游项目依托严家大院、宝成府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造历史文化和休闲为一体的古建文化旅游区依托喜绣坊等历史建筑打造大理传统手工扎染体验区。总体布局比较清晰,生态旅游为主,建设为辅,在确保生态安全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建设用地规划,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布局。在旅游框架内整合旅游资源,从三个不同层次开发旅游资源(如表2所示)。

2 不同层次开发旅游资源

Table 2.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t Different Levels

层次

内容

景观节点

线

连接各种步行道

定居点和景点

旅游景点

4.5.3建筑风格翻新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乡土景观保护规划对传统建筑风格和造型的改善具有较强的旅游意义。根据喜洲村建筑风格各要素的实际情况和区域特点,制定具体的控制和改进措施。引导新建筑风格形成,在保留原有白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同时,形成新旧建筑并存、建筑形式相似、风格统一、相互呼应的建筑风貌

4.5.4环境面貌补救

“多规合一”背景下喜洲村的乡土景观保护规划整治思路是:分析区域环境面貌,寻找统一变化,深入探索区域特色,建立具有区域统一风格的特色景观。在改善特定环境特征时,可以从绿化和水系方面考虑(如表3所示)。

3 环境改造的内容

Table 3. Contents Of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

分类

内容

公共绿化

根据地形种植本地树木,并使用树带连接其他绿化。

庭院绿化

尊重民意,适当引导村民选择

适当的观赏花卉或经济作物;引导到村民选择在一定时期内开花结果的作物

现场绿化

使域内的绿化总保持一定的色彩

大面积的形成一种风格化田园景观

水系

因地制宜开发和保护水系景观

4.5.5基础设施支持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满足喜洲村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而且要增加各类适合旅游业的设施开发(如表4所示)。道路作为村庄的重要桥梁,是各种空间和功能区之间的纽带。在规划时应充分重视生活服务和景观组织。

4 基础设施的内容

Table 4. Contents Of Infrastructure

分类

内容

公共服务设施

增加旅游相关服务设施,同时满足基本要求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市政基础设施

预测未来旅游发展,设计便捷实用的市政基础设施

巷道

覆盖所有村民,改善村民生活的便利性

公路

与主节点连接,以便满足景观节点之间的组合

5   实际操作措施

5.1 实地调研与GIS技术应用

利用GIS分析评价景观资源的空间布局,通过赋予特定的物质载体来再现乡村记忆,实现元素再现,或者通过补偿手段修复一些被破坏的传统物质载体。

5.2 政府与人民的融合和多方参与

喜洲镇自然资源喜洲镇镇政府、喜洲村委会、村民、规划编制技术团队多方参与,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广泛收集村委会和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并与村委会和村民座谈,了解村庄发展的痛点。

5.3 项目驱动文化和旅游整合

由于喜洲村田野综合体等建设项目,可以通过旅游展示该村的传统文化和当地元素,这不仅带来了经济收入,也促进了该村的发展。通过申请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农产品贸易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资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生态治理。

5.4 多规合一、联合监管

喜洲村规划包含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生态红线保护等多种类型的项目,通过对各类乡土景观要素的筛选和提取,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喜洲村乡土景观保护。二是由喜洲镇政府牵头,成立村规划实施测试监督小组,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村委会年度考核。

5.5 人才引进和创新驱动

加大企业或个人发展农村企业的力度,出台政策保障农民未来发展,创新“企业+农民”合作经营模式,解决农产品营销狭窄、销售困难、价格保障不足等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6   结论

总体而言,大理喜洲村乡土景观保护规划符合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乡土景观保护规划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只有建立乡土景观或乡村景观保护体系,深刻理解村庄的文化内涵和地域风格,分析其乡土景观,并将村民的意愿与保护规划相结合,才能实现乡村景观的格局“百花齐放”。

同时,利用现代技术将历史遗产与未来发展联系起来,形成真正的村庄,推动建设实用型的村庄。只有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的振兴与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雷祺, 张洁璐, 俞波睿.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规划方法路径探索.

[2]王罡. 旅游影响下江南水乡建筑景观的保护规划策略[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3(12):69-71.

[3]尹晓敏. 城市湿地公园中乡土景观元素的运用——以湖南长沙解放垸湿地公园为例[J]. 现代装饰:理论, 2016(3):1.

[4]胡玫, 林箐. 里下河平原低洼地区垛田乡土景观体系探究——以江苏省兴化市为例[J]. 北京规划建设, 2018(2): 104-107.

[5]马歆惠. 巧于因借——乡土景观设计的表达手法研究[J]. 雕塑, 2018, No.126(04):66-67.

[6]杨琼. 乡村责任规划师制度实践探索——以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为例[J]. 城市住宅, 2020, v.27;No.302(04):11-14.

[7]金亮. 农业农村部解读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指导意见——乡村产业要姓""、立农、兴农[J]. 农村·农业·农民(A), 2019(8).

[8]孙施文, 刘奇志, 邓红蒂,. 国土空间规划怎么做[J]. 城市规划, 2020, 44(1):5.

[9]华乐.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探讨[J]. 城乡规划(1):13.

[10]贾铠阳, 乔伟峰, 王亚华,.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认知、职能与构建[J]. 中国土地科学, 2019, 33(8):16-23.

[11]方美珍. 新农村建设中乡土景观的保护及其规划设计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14.

[12]段德罡, 丁婉婧, 姚博. “有限干预理念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中合村为例[C]// 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 2016.

[13]张笑非. 基于乡土景观资源整合的绿道规划设计构想——以河南乡土景观资源保护现状为例[J]. 艺术教育, 2015, 000(002):76-77.

[14]温静. 大理喜洲乡村空间特色研究与传承:以大理喜洲景区河矣城村主要游览区详细规划为例[M].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014.

[15]付坤林.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乡村规划探讨[J]. 经济管理研究, 2020, 2(1):2.

[16]刘馨月. 基于"多规合一"的乡村规划编制研究[C]// 规划60: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16.

[17]李桂媛, 刘迪, 凌志常. 多规合一背景下乡村规划实证研究——以宜昌市车溪村为例[J]. 华中建筑, 2018, 36(10):6.

[18]陈飞环. "多规合一"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的构建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9(17):1.

[19]贾灵光, 孙胜华.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探索--以土门庄村为例[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 38(9):6.

[20]王兵. 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村级规划[J]. 资源导刊, 2018, 000(008):20-21.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西少数民族村落“景村融合”模式研究 》(项目批准号: A2021QZ21)

作者简介李璋1989—),讲师天津大学风景园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学。

通讯作者:段晓迪(1994-),女,助教,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