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晋峰
摘要:“战略留白”也可以被称之为城市荒野,就是在进行战略发展、工业建设时流出一些“空隙”,用来保障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健康。战略留白不是说完全不作为,而是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保持更多的自然生态,也可以通过建立生态社区,来实现城市的战略留白,让民众通过城市的街角、菜园,参与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关键词:战略留白,生态文明,城市荒野,生物多样性
周晋峰.城市的“战略留白”与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2022年7月,ISSN2749-9065
2020年4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首次发布了关于北京市战略留白用地的管理办法。我们对此感到十分的惊喜。随着改革开放在迅猛发展,对如今的城市来讲,我们开始考虑一个很重要的战略问题那就是城市留白。
我们为什么要留白?怎么留白?我仔细读了一下管理办法,我觉得很棒。但是我觉得这是第一次这么做,可以把它做得更好,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为什么要留白呢?是为了战略发展。对于战略发展,很多人会想到机场、交通等中心建设用地。但是我们人类的战略发展,很重要的内容其实是我们自身的栖息地即生态的栖息地。战略留白我相信是这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为了生态战略留白,具体怎么做?文件里面有很多介绍,而我们只想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讲,“干什么吆喝什么”。我们是做生态保护,做绿色保护,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有几点值得我们重视。
我们之前看到其他城市的城市留白战略里强调了绿化。我们认为,战略留白,主要内容就是城市荒野。对城市荒野来讲,很大程度上是指把城市的一部分土地,“荒”起来,“野”起来,保持更多的自然生态。这就会存在为了实现战略留白用地而进行地面拆除,也不一定需要进行百分百拆除。在一定条件下,我们可以先不下达这些命令。因为每一个工程的拆除,都要耗费资源,包括汽油、电力、人力。这些都是人类用地球生态换来的,当然包括每个人花费的时间。这些都是生态的产品、以生态为代价,人类才换来的时间和力量。所以,我们不主张做大型工程。而至于留白,我们主张实行城市荒野,尽量让城市以自然的状态存在。通过草的生长实验可以说明这个点,我们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废旧的工业用地边角料的地方,我们不去管它,甚至于工业的垃圾我们都没有清理。但是在垃圾、废墟堆里,我们发现,里面迅速地长出许多草来,而且是本地种类的草。随之马上就有了虫子,还有鸟。各位现在去那里,只要听鸟声就能找到我们那块地,这样的情况我们称之为城市荒野。
其实,城市的战略留白如果采取类似的做法,我们认为是很有战略意义的。那民众可不可以做点事情呢?当然可以了。我们之前倡导过,城市的街角、菜园,其战略留白是需要进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此期间,城市的街角和菜园实行了一个季度、几个月,我们觉得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真心希望这些工作能够交给那些方便的,适合的,不会增加负担的人民群众们。运用我们最传统、自然的方法。生态社区也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利用生态、运用社区的方法进行战略留白。街角菜园的建设,我认为都是可以尝试的。战略留白更多的是通过这片土地进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建设。我们提到的农田、荒野,这些也是说不能动。我们应以最小的代价,做最恰当的调整。我们反对大型建设工程,但是我们也反对完全不作为。那么这就需要我们进行适当的调整,就可以具有更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最终考核战略留白的效果,怎么考核呢?总的投入最低,总的产出最高。投入包括所有的人力、物力、资金等政府的一切投入。至于产出,如果有群众在街角、菜园种了点菜,如果有更多的鸟、植物在那里生活并带来了自然性回复。这些都是很好的产出,我们都应该做其生物多样性的评估和调查。关于战略留白的办法,应考虑集中的、连片的规划设计。我们认为,在生态保护领域,我们知道有生态连通性的概念,如果一片地连接地越广,它的自然生态保护和保存效果就越好。当然在战略留白中,加强连片规划是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有没有必要把一个相对独立的一块地,进行搬迁、拆除、移植或者重建?为了去“凑”成一整块的战略留白地呢?我们认为,这也是要尽量避免的。连片可以做大事情,可以产生更好的生态效果;但零星的地方,有零星的特点和作用也有其生态价值。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坚持本地化、自然化、丰富化,包括我们人类自身,也应以最小的投入。最好利用社区的老百姓,利用公益组织,政府不用投入资金、不用投入力量,而是充分利用这些人的力量,来参与城市战略留白和城市荒野的恢复工作。而不是我们常说的植树、建设。
希望城市战略留白这样一项非常具有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在实施之中增加更多生态文明的内容,使它实现更好的成果,成为我们城市生态发展的综合战略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