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野生植物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

二维码
196

/周晋峰Xiaoai

摘要: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为了保护它们,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好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为保护野生动植物做好保障。保护野生动物多样的前提是保护好野生植物,因为植物会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动物也可以丰富地方植物的多样性,这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关键词:野生植物,野生动物,保护,法律


周晋峰,Xiaoai.谈谈野生植物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8卷第3期.2022年7月.ISSN2749-9065


关于野生植物的保护实践、常见问题、以及相关的法律,我们谈五条。


第一条是名称的翻译错误。《野生动物保护法》翻译用了“Wildlife Protection Law”,这个官方的翻译并不完整。正确的应该是Wild Animal Protection Law”。那么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用的是“Wild Fauna and Flora”。所以,Wildlife是野生生物的意思,并非只包括野生动物而不包括野生植物。现在的这个译法是错的,应该改过来。

我们国家在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那么这个条例在2017年、也就是20年后,进行了修订,我们觉得中间间隔的时间太长。另外,在2017年该条例修订的时候,也没有充分的考虑从生态文明的整体高度上去完善相关立法。


第二是关于地方立法的缺失。

北京的槭叶铁线莲,我们最近要保护它,因为我们发现了盗采情况,它是北京一级保护植物野生植物,但是最后有关部门说无法可依、无法立案、无法处理,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槭叶铁线莲遭盗采落到上海别墅区”事件之后,由于无明确法律依据,负责调查工作的北京市门头沟区公安、林业部门等,给我们回复说:此案不能受理、调查和追责。

地方搞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搞生态文明立法,而目前地方的野生植物保护立法,现在不光是北京市是没有,绝大多数地区也没有。希望地方有关部门履职,把这项工作补充做起来。

2019年2月,韩正副总理主持召开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会议,在听取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后表示:“野生动物和植物是最珍稀的自然资源,要切实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监督,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行为,严肃查处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并强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期待这一愿景能早日实现。


第三关于野生植物保护名录的问题。

中国1999年8月,国家林业局牵头和农业部的发布了生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其实,无论是《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和《野生植物保护名录》都应该随时更新,不能30年、20年都不更新。因为,自然界中的濒危物种每年都在大规模的灭绝;而新的物种正在迅速的变成濒危。所以我们应该随时更新,每年、或每几个月都应该有更新的名录。相关的科学部门在做着积极的工作,怎么能够结合起来,使得科学部门的成果,能够迅速的成为相关的指引?其实国际上是有范例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一般称IUCN红色名录)是经常更新的。这是一个国际规模的,它涉及的经费少,人多,领域大,但是他们仍然做的比我们做的好。希望我们《野生植物保护名录》和《野生动物保护名录》都能够做及时的更新,从机制上、体制上改变现在这个状态。现在的状态,完全地、严重的不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


第四是绿化工作不应该违反生态要求。

举个例子,从去年开始,上海当地志愿者就向我们反映,该市临港地区滨海湿地被大量植树造林,东滩将要种一万亩林地;已经种了3500亩。而由于当地是盐碱地,种植的树种绝大多数都是杉树。改造成了单一树种的林地之后,鸟类就很难在里面栖息、生活了。而且这些树种下去,可能成活率不太高,毕竟这边是盐碱地。 据悉,种树主要是为了完成林地建设指标,临港新城的林地覆盖率要达到15%。

关于上海南汇东滩大规模植树的事情,很多同志已经发表了很重要的很好的意见,我们一直在呼吁要停止下来,但是现在还没停下来。在这个地方规划了1万亩的种树指标,有关部门跟我们解释说,他们得按照《浦东新区林地建设专项规划》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来提升上海市森林覆盖率水平。上海的植树任务如果不在这里植树,就完成不了。于是乎,在临港地区适宜种树的区域日渐饱和的情况下,滨海湿地已经成为种树的主要区域。

种树的指标,应该让位给生态文明的根本需求。可是临港地区本来就应该以湿地生态为主,为什么要安排这么多林地建设?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或者一定要种树。这里边是有大量的植物的,包括芦苇,包括自然生成的植物群落,我们的志愿者清楚地发现,在自然形成的植物群落中,那些植物群落不是人种的,不少是鸟的排泄物带来的种子形成的,而它们又生长形成了新的鸟的栖息地。整个南汇东滩,它不光是中国第二重要的观鸟圣地,就是说它观测到了内地第二多的鸟种,除了云南一个地方。

南汇的芦苇,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020年5月初,绿会接到志愿者翻译,治河以南到芦潮港附近的沿海区域,有关部门要进行长江防护林建设,填埋掉现有的芦苇地,种上以中山杉为主的树种,辅以果树等,据说是为了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图片来源:微信公众生态南汇、自然测量员

更重要的是,不只是鸟类要保护,不只是湿地要保护,不只是微生物要保护,南汇东滩的天然植物(如芦苇)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我们经常讲到动植物保护的思路从根本上亟需调整。以我国的《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为例,开宗明义就几条,“本条例所保护的野生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虽然重点的、珍稀的野生植物保护,这些的确需要保护;但是我们今天要提出来,一般野生植物的保护问题。

植物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类的栖息依据。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第一生产者,几乎是生态系统中能量及有机物质的最初来源,对涵蓄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吸收和分解污染物以及维持全球自然生态平衡和稳定极为重要。植物是一次能源、一次食品的提供者,我们要保护动物,首先就要有大批的动物它们是依植物而生的;即使是依动物而生的、亦即所谓的食肉动物,它们是二次的植物依存者,因为那些食草的吃植物的动物,是它们的生命的直接来依靠。所以植物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态部分,不光是濒危珍稀的要保护。南汇东滩的那些自然的植物、天然的生态系统,是很宝贵的,我们却要人工种树去把它们破坏掉?这是很大的错误。所以我们国家的野生植物保护法规,要在这些方面非重点植物、非濒危植物的保护上要下大功夫。

第五条与园林相关,城市园林应该实现生物多样性友好。

以北京的园林规划为例。前几年我们在北京大学,希望他们的校园能让野草长,他们说有困难,因为北京园林局规定的园林条例里边就明确的有一条规定,必须要除以野草。如今北京的园林管辖范围是越来越大了。原来二环以内是城区园林管理,出了西直门建国门都是野草丛生,但是现在直到六环,都是园林了。那么北京的野草怎么办?大家知道有一种叫睡菜,也是北京地区的野生植物、乡土植物,但是它在北京也已经濒危了。还有很多植物虽然没濒危,但是它们很快也会走向濒危,因为各种各样的威胁因素威胁它们的存续。

所以我们的相关的立法和条例在执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法外之法。就是在《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之外,所有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各个城市的园林条例应该允许野草生长。应该加强对野生植物、尤其是乡土植物和小种群的植物的保护,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做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才能够真正的做到我们人类栖息地的保护,才能够保护全球生命共同体。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家认真的学习,需要各行各业立足于本行业工业文明带来的这种划分的基础上,更要充分的认识到生态文明对我们的要求——要求是整体的、生态的、系统的去考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我们野生植物保护的立法,开宗明义的就应该说明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来订立具体的各地野生植物的保护条例或者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