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田德欣:干旱区绿色发展需要当地社区参与和国际合作

二维码
24

/田德欣


摘要:在设定人类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系统NESS的概念及相应的目标。NESSN%计划必须要进入社会协作关系里,上升到政策、法律层面,必须有科学量化的支撑,才能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希望大家一起行动关注N%计划


关键词N%计划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系统绿色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组委会.田德欣:干旱区绿色发展需要当地社区参与和国际合作. 5卷第3期,20221月,ISSN2749-9065


202215日至6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成功举办《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意见及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本次会议旨在解读《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壹案文),探讨干旱区相关议题,并计划将会议成果及形成的宣言向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提交,力争通过此次会议和后续建言,将干旱区相关问题纳入《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会议为期两天,共分为三大主题七个部分,累89371人次在线参会,有效地提升了公众对干旱区的认识。


会上,2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先后发表了主旨演讲,从多个方面剖析干旱区面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危机,共同寻求机遇与解决方案,推动全球干旱区的保护工作。


16日上午讨论的主题为“干旱区与气候变化”。在第五节“干旱区的气候行动”中,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生态安全保障工作组(NESS)、N%计划发起人、中科院动物所特聘专家田德欣做主旨发言。绿会国际部现特将其发言整理分享如下,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首先非常感谢中国绿发会围绕COP15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干旱区人类生态环境的保障等重要议题,举行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两天来我听了很多专家老师的精彩的发言,觉得他们的观点都非常有价值。


7.png


我今天想分享的是我所在的团队的一个研究方向,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与实现它的路径。我们提出了国家生态保障系统NESS这样一个清晰的概念。这个目标和行动计划,简称为N%计划。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上述概念。


第一,人类社会的中心目标是什么?我们认为应该是人类长期的生存发展,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应该建立一个最基础的目标任务。


第二,我们需要建立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系统。


第三,如何实现这样一个目标,通过共同推进N%计划。


整个研究经过了10多年的构思,5~6年的研究,也得到了国内外多方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参与。在2018年围绕第一阶段的主题,还专门召开了一个学术会议,主题就是N%计划。2019年以来,新冠疫情给全社会带来了影响,也带给我们多方面的深入思考:怎么样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全球生态危机,粮食安全等人类共同面临的潜在危机,做出有力的应对?


我们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整个研究着眼于人类自身到底是什么?传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把各种动物植物或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当做一个课题,而我们是把保护人类自己,实现人类的长期生存当做一个中心中心课题来思考和研究的。


从人类、地球、自然的历史来说,人类走过了几百万年几十万年的进化历程,20世纪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醒着我们,目前人类还看不到今后100年更不要说1000年的光明前景。这是人类作为一种高等智慧生物,站在食物链顶端应该思考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人类未来要确定多远的目标,还能生存多久。


联合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17个目标。这些目标我们的研究、计划、社会行动有千丝万缕复杂的关系,在这些千丝万缕复杂的关系中,到底怎么样能系统的梳理出中心性的目标,有效的连接和推动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是我们整个研究的设定的目标和希望回答的问题。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甚至2050年也许都无法单独完成,每一个目标的完成,都可能意味着对其他目标干扰和一种矛盾。如何解决呢?这是我们全人类,每个国家,各国科学家,科学界和全社会都要关注都要回答的问题。中国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我觉得这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中心思想、中心理论和核心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经写入了联合国的相关文件,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国际组织和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如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经过对2019年以来的疫情、各种保护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各种观念的思考,我认为现在最稀缺的是共识。我们并不缺意见,不缺各种不同的观念、想法和计划。人类需要共识,各个国家需要共识,全社会需要共识,形成合力,才可能解决问题。否则就像疫情期间表现出来的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每个地方有自己的做法,一场疫情延续了两年多的时间,到现在仍然没有看到清晰的解决时间。


鉴于此,我们设定了一个简单清晰的目标,对于人类自身来说,至少应该设定,1万年以后还能在这个星球上生存这样一个目标。如果没有长远的目标,只针对眼前的问题,彼此斤斤计较,是绝对无法解决人类今天面对的问题的。要设定人类共同的目标,围绕它建立共识,建立协作和行动,人类才有希望,地球和自然生态才有希望。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系统NESS的概念及其相关目标。这样一个清晰的概念,包括它的相应的目标。


国家生态保障系统指的是各国人民长期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生态保障系统。这里说的生态保障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保障功能,还有它的构成及空间比例关系。必须建立国家的管理体制和全社会的协作机制,确保NESS的安全。每个国家为了本国全体人民长期生存发展,必须有这样一个生态保障系统,并建立起生态保障系统的国家管理体制机制,社会协作机制。这应该是当前凝聚所有社会共识,所有人民共识,所有国家共识的一个中心性目标。


这个体系的基本目标是保障人类自身的长期生存。围绕这样一个基本目标,要设定支撑人类生存的生态保障系统,它必须安全。近年来我们国家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中也有一个概念叫生态安全,但我们觉得生态安全应该被更清晰地定位为生态保障系统,并围绕它建立一系列的保护行动措施。涉及到的各类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系统中包含的各类动物植物,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来建立有效中心系统,延伸辐射到更多系统,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地球生命共同体。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从国家层面建立服务于本国人民的国家生态保障系统呢?从人类自身的社会组织、社会行动、社会管理、社会协作这个角度来说,目前为止,国家是人类社会协作的最强有力组织形式。要保障每个国家人民的长期的生存发展,必须建立国家层面的生态保障系统,所以我们特别把国家加到这个名字里边,是想起到理论上倡导的作用。本国人民为了自己国家全体人民长期生存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同时积极推动构建全球的生态保障系统,也就由NESS连接成GESS(全球生态保障系统)才有可能实现国际层面上的目标。它不是一种国际义务,而是为了本国自身人民的利益。但即便是本国的目标,现实中每个国家也是不可能独立完成,所以这就会驱动各个国家去结成GESS,也会驱动他们在联合国层面,在国际层面建立国家之间的NESS的协作。


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和任务呢?我们需要量化研究并形成社会共识。把每一类的人类需求量化到它所关联和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围绕这样一个目标进行量化,进行科学的研究,进行社会的协商协调,比方说前面提到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每个目标相对应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数量和质量关系是怎样的,它都需要我们进行基于地区、国家和世界的研究。只有明确它的比例关系,才能建立有效的科学行动,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号、理论、会议层面。


NESSN%必须要进入社会协作关系里,上升到政策、法律层面,必须有科学量化的支撑,才能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过去各类社会目标都在单独发展,造成了人类生态足迹、环境足迹远远超出地球承载能力、超出生态恢复速度的局面。过去这种单一、割裂的目标设定,缺乏量化的与自然的关系,恰恰可能就是过去几十年努力却进展甚微的原因。人们投入了很多精力,也试图去协作,但协作却始终无法达成。不同国家分别有不同大小的生态足迹,不同的目标支离破碎,人们各自行动,各自为政。我们希望通过NESS能形成一个有序的、围绕人类自身的长期生存发展的、目标统一的协作关系,这样人类的未来才有希望。


具体从N%这个概念和关系来说,我们提出每一类的人类需求,每一个社会产业,每一类发展都量化为一个具体的百分之N,这个N可以从N1N2N3一直到Nn,每一类都明确出来,并且相应的计算和研究它对应的最低或者说最理想的对自然支持依赖的一个比例。同时所有这些关系,所有这些产业,所有这些行业,所有这些人类需求,它加总以后对自然的依赖和需求必须小于等于100%,也就是说,小于总体的自然支持能力,那么自然系统就不会崩溃。任何一个N也不可能单独发展,从而造成对其他N的影响和破坏。


比如说N1,可以把它定义为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健康的自然系统、生态系统、环境系统,比如说N2我们可以定义为粮食生产,剩下的N定义为其他物质生活需要,把这些N放到关系式里,就建立了人类的社会协作关系,建立了社会共商和共识机制,最后促成了社会的共识。在这个公式里边,任何一个目标都会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目标,这些耦合的目标序列就可以上升为政策,上升为国家的财政预算,得到社会协作机制的强有力支持。


每个国家为了自己的人民建立这样的系统,同时推进建立全球协作网络和全球系统,共同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光辉的、明确的希望和目标。


在中国国内,我们将与各科研院所、组织机构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建立中国的NESS,包括这个系统需要的社会协作机制,进行努力。我们也计划向国家的相关部门提出的研究报告、议案、提案,围绕这个目标的推进,争取国家的支持和全民的参与。在国际层面,我们也将推动不同国家为本国民众的长期生存,建立自己的NESS计划,围绕NESS计划,建立广泛的国际间的交流协作和共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确保粮食安全等等。这些行动最终的目标都是要使得本国人民能够长久地生存和发展为。NESS可以使这一切更清晰,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分歧和冲突。


最后我想明确一下,整个N%计划就是为了你的孩子和全球的孩子,为了我们人类长期在这个星球生存,把我们的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切实地保护好。


我希望大家一起行动,也欢迎参会的各位嘉宾,包括线上的各位观众听众,关注我们的计划,积极的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及我们的研究机构联系,让我们一起探讨,一起来行动。谢谢。


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以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Post-2020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为主题,解读《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壹案文(first draft),探讨干旱区相关议题,并计划将会议成果向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提交,争取通过此次会议和后续建言,将干旱区相关问题纳入《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本次会议选择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第一阶段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UNFCCC COP26)后,COP15第二阶段前举办,具有重要的时间节点意义。它的举办,对全世界干旱区在2020后,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将起到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