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迪华
摘要:干旱区可以通过构建一个资源环境的长效监测与预警机制。长效机制有政策、目标、要素及具体指标。
关键词:干旱区;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政策;目标
《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组委会. 李迪华:干旱区资源环境长效监测与预警机制规划.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5卷第3期,2022年1月,ISSN2749-9065
在干旱区的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数据短缺的问题,所以尝试在干旱区来构建一个资源环境的长效监测与预警机制。发展离不开三个方面的数据支持,以全方位、全过程的原则来获取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的数据是一个特别系统的工程,所以首先围绕系统过程来理解这一件事情,从以人为本的可持续方向出发去理解。
需要尝试去解决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生物多样性,把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等目标考虑进去,思考怎样更好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的一个总体构想,也是我们要去响应国家战略要求的目标。
我们把政策中对于长效机制的需求分成4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政策;第二个层级是目标;第三个层级是要素;第四个层级是具体的指标。我们对哈巴河从2000年到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非常详细的研究。利用遥感数据和当地土地利用普查的数据,研究发现:在过去的20年里,哈巴河发生了非常急剧的土地利用变化。
对这些现象进行监测的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监测”,包括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还有贯穿于这三个层次的人类活动监测,所以最终我们构建起来的长效生态机制一定要能够支持人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人能够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生态的保护才是有意义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具有重要代表性的生态系统来尝试构建一个长效预警机制。通过数据的收集来实现数据共享,提高长效预警机制的响应能力。实现服务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持续增进人民福祉来助推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