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晖贤
摘要: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意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人类十分脆弱,唯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脆弱;环境;和谐共生
《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组委会. 杜晖贤: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刻不容缓.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5卷第2期,2022年1月,ISSN2749-9065
联合国秘书处前高级参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际工作专家顾问杜晖贤(Frederik Charles Dubee)在第三节“科学、信仰与干旱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进行了发言,他指出,我们要认识到环境和人类本身的脆弱,并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刻不容缓。他的发言经本刊摘要整理如下。
感谢中国绿发会召开了本次会议,今天早上的会议直播有上万人次在线观看,来自中国乃至全球各地的观众都可以关注我们的这次对话,今天对话的内容是对全球、对人民开放的。
首先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学习知识,如何分享知识,如何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力量?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发挥想象力,想办法让每个人做出行动,产生价值,实现改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找到个人能够做贡献的方法。
其次我想说的是“脆弱性”。我们的地球十分脆弱。中国有个库布奇沙漠,我个人认为它是一个“人造的沙漠”。从地图上看,它位于黄河流域,那里本应该是一个天堂,树木多种多样,郁郁葱葱。人们对森林进行了大规模砍伐,经年累月绿洲变成了沙漠。当我们谈论脆弱性的时候,不要忘了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环境非常脆弱的,人类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人类需要大自然。。虽然我们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实现自给自足,但也要意识到人类是十分脆弱的。生态文明,强调的就是生存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在准备本次会议的时候,收到了一份邀请,其中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新冠疫情愈发严重,逐渐演化成了一场悲剧”。我不禁想问:我们是在向“同一健康”的目标前进,还是在慢慢成为生物多样性危机下的一个悲剧?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人与动植物的命运也是相互交织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