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埃里克·索尔海姆
摘要:干旱区要实现绿色发展首先要看到其中的机会,包括清洁能源发展的前景等。其次是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合作,团结当地居民实现当地植被的恢复。最后需要将合作范围拓展到全球,加大力度打击跨境偷猎。
关键词:干旱区;清洁能源;社区合作;跨境偷猎
《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组委会. 埃里克·索尔海姆:干旱区绿色发展需要当地社区参与和国际合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5卷第2期,2022年1月,ISSN2749-9065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前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在第二节“干旱区的非法动植物贸易、迁徙物种、粮食与水安全”中做主旨发言,他指出,干旱区的绿色发展离不开当地社区参与和国际合作。他的发言经本刊摘要整理如下。
大家好,很高兴身处欧洲也能参加中国绿发会的会议,祝贺绿会召开此次会议。贵会是中国绿色发展的重要协会,非常感谢你们的努力。首先我要向一位伟人致敬,他是我在肯尼亚认识的一位环境斗士,他前不久刚过世。我们之前一起在非洲生活过,他是肯尼亚反对偷猎、反对腐败的斗士,他觉得我们现在并不是在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尤其是偷猎的现象仍然存在的那些地方。他的一些言论让我深受鼓舞,特别是他呼吁我们共同保护地球。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干旱区,刚才的两位发言嘉宾都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意见,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干旱区问题:
第一点是沙漠和干旱区的机会;第二点是和当地社区的合作;第三是国际合作。
首先是看见机会。内蒙的一位官员告诉我,沙漠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内蒙地区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让北京和天津受到沙尘暴的影响。而现在当地人们看待环境问题的方式已经改变了。他们看到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内蒙有很好的太阳能和风能开发条件;他们看到了生态旅游的可能性——可以让人们到此旅游感受自然风光;他们也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机会。如果大家采用创新性思维的话,加上原有的方式,就能够在内蒙干旱的土地上开发出新的生机。看到了这些机会,他们不仅积极开展基建工作,同时也大力植树造林。现在,那里的生态大有改观,养育了非常多的人口,已然成为一个奇迹。那里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沙尘暴得到有效治理,还为当地人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这是一个很好的环境治理与生活水平提升兼顾的例子。发动创新性思维,不仅能实现生态目标,还能带来经济创收,增加就业。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绿色发展的例子,保护自然生态,同时改善当地人民生计。
其次,是与当地社区的合作。绿色中国,就是对绿色世界的最大贡献。中国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那里曾经也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满目荒凉。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大规模地开展植树造林,发挥当地物种优势,如今映入眼帘的已是一大片苍绿。如果人们因为曾经的贫瘠离开家园,或者没有大量种植当地树种,这样的改变是不可能发生的。从这个层面来讲,和当地社区合作,取得当地百姓的支持,对开展各项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很重要的。在伊朗,一个水面面积缩小了90%的湖,在当地人齐心协力的帮助下,减少湖面的水利工程,水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恢复了很多。同样卓有成效的还有卢旺达的森林修复,方法是给当地人(导游、司机、老师等)一些补偿(1.5万美金),动员他们保护黑猩猩。呼吁当地民众参与,应该成为我们新的目标和途径。
最后是国际合作。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大力度打击偷猎行为,不仅需要当地社区的努力,也需要国际层面的合作。为了禁止象牙等动物类产品进出口,中国付出了很多努力,这对保护濒危物种非常关键。对迁徙候鸟的保护,也离不开国际间的合作。因为鸟儿们通常会从一个生境迁往另一个生境,从南半球飞到北半球,中国的深圳和江苏等地都对迁徙候鸟开展了行之有效的保护。
保护好生物的栖息地,就能够很好地保护这些生物。我相信,通过上述这些途径和手段,积极动员当地社区参与,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我们一定能保护好包括干旱区在内的这些美妙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