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生态文明思想下的自然教育指导师人才,拟定行业标准。支持自然教育进大学、走进职业教育。支持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的自然教育活动。设立自然教育领域的产业引导基金。
关键词:自然教育;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
吴道源.关于我国大力发展自然教育的建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6卷第1期,2021年3月,ISSN2749-9065.
背景:自然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时代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乃至生命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先导性、启蒙性力量,对于重塑、重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生态关系,推动产业创新和人类文明范式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004年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未成年人的生态道德教育,大力推进自然与生态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课本。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8年中国科协下发了《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自然教育在这些政策中得到了空前的支持。2019年4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发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充分发挥各类自然保护地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协调、组织社会公众有序开展各类自然教育活动,鼓励著名专家学者亲自为公众讲授自然知识,打造富有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着力推动自然教育专家团队、优质教材、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教育体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时代,必须从教育入手,大力发展自然教育,使受教育者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自我;推动人类文明范式变革、革新社会生产方式、真正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乃至生命共同体理念。
由于历史与现实等诸方面的原因,我国自然教育尚存在概念模糊、教育主客体、内容、形式、方式较为单一,市场创新动力不足,市场规模狭小,产业孵化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自然教育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故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培养生态文明思想下的自然教育指导师人才,拟定行业标准发展自然教育,首先要大力培育自然教育行业指导师人才。具体而言,就是培养具有生态素养的、能够履行自然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才;拟定生态文明思想下的自然教育指导师人才培养专业标准、自然教育活动基本规范以及自然教育指导师专业发展基本准则等。
二、支持自然教育进大学、走进职业教育
我国大学生往往由于从小缺少自然接触和劳动教育,心理健康问题和动手能力缺乏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自然教育进大学可以很好地引导大学生在这个方向去进行社会实践,同时将引导更多大学生投入到自然教育的工作中来,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弥补自然教育行业职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具体操作可分两步:首先是自然教育思想进大学。支持构建以自然教育为导向的跨学科社团,引导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其次支持设立自然教育方向的学科。
三、支持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的自然教育活动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建议由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牵头,联合中科协相关一级协会,共同发起并指导在全国推动以生物多样性调查为方向的自然教育活动。鼓励青少年投入到自然教育和大自然的怀抱,培养青少年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并响应今年在我国即将召开的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四、设立自然教育领域的产业引导基金
去年国家设立了绿色发展产业基金。建议绿色发展产业基金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公益基金联合发起设立“自然教育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动自然教育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