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等教育中普遍开展绿色教育不仅对于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教育;高等教育;绿色教育课程;
李强.关于在高等教育中普遍开展绿色教育的建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6卷第1期,2021年3月,ISSN2749-9065.
全球生态危机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贡献的应对这一危机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重地的高等院校,对于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和巩固能够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等教育中普遍开展绿色教育不仅对于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等教育中绿色教育现状
(一)培养理念中未充分体现绿色教育理念。《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但并未充分体现绿色教育的作用与意义,特别是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没有突出学生在绿色教育方面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培养方案中未设置绿色教育课程。除环保类专业外,绝大部分专业的课程并未或极少涉及绿色环保知识。尽管学校会举办绿色环保知识的专题培训或相关活动,但学生对此类知识的学习不系统、不深入。
(三)学生学习、生活方式未充分体现绿色理念。高校学生群体庞大,其主观上虽然能认识到绿色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但是实际衣食住行中践行并不理想,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问题,因此产生的碳足迹较大。
二、高等教育应普遍开展绿色教育
(一)建议将绿色教育融入培养理念。建议在各专业培养目标中明确写入“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绿色知识素养及技能”或类似表述,在学校考核评价中应设置有关绿色教育的相关指标并尽量予以量化。
(二)建议将绿色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建议在高等院校开设绿色教育的通识类课程,课程应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建议在公共选修课程中增加绿色教育的专业课程门数,为学生更深入学习绿色专业知识创造充足选择。
(三)积极培养学生绿色学习和生活习惯。倡导学生在衣食住行方面选取更绿色方式,自觉减少对一次性用品的消费使用,多使用绿色、低碳、环保用品,主动减少个人碳足迹。
三、建议参与部门
建议由教育部牵头,协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协同推动此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