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动社区生态文明建设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推进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将补齐这一文明建设中缺失的家庭、个人环节,因而将为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时代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有利于推进绿色产业创新。将有助于构建新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创新产业
萧逸林.关于推动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6卷第1期,2021年3月,ISSN2749-9065.
案由:2020年我国政府面向国际社会宣布并承诺中国零排放时间表。国家领导人更是多次呼吁倡导国民节约粮食、绿色出行。考虑到我国特有的能源结构和产业发展阶段,如果仅有供给侧建设,而没有千千万万个家庭地积极参与,要实现相关目标将异常艰巨。同时,疫情也使得就业压力骤然增加。如何创造绿色就业机会也需要更多的创新。在此背景下,推动社区生态文明建设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社区是人类生活聚集的场所,是由若干家庭组成的具有一定生态联系的社会群落。尽管社区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但是,社区首先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单元,其社会属性源于其自然属性,并以自然属性为基础,形成相应的社会组织及其职能,并构建起其社会生态系统。因此社区应当是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统一,对生态文明时代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几十年来,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创造了若干世界奇迹。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触角也迅速向社区伸展。一批国内外社会企业、公益机构面向社区在不同层面和方向展开生态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和社会效益。但是总的来说,社区生态文明建设还停留在零星的、浅层面的建设阶段,更未深入家庭,生态文明理念还远未成为社区成员的主流意识,将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简单等同于绿化、垃圾分类处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社区往往割裂社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联系,甚至以社区职能取代自然职能,由此导致生态文明时代建设或生态文明建设偏于供给侧,而难以深入社区,更难以成为每一家庭及其成员的必然选择。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公众普遍对社区自然属性职能缺乏认知有关。片面将社区理解为个人或家庭的居住场所,而忽视了社区的自然属性,甚至忽视了由此形成的社会属性,并造成了若干生态和社会问题。
社区外接其他社会组织,内联不同家庭,是构成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基本组织。也正因为这种基础性、普遍性,推进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时代、创新绿色产业、构建新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推进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将补齐这一文明建设中缺失的家庭、个人环节,因而将为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时代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一个文明时代的建成不仅需要先驱者,更需要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参与。社区作为一个自然生态微系统,是社区居民与各种自然物种共同聚集生活的场所,为全员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平台。
其次,有利于推进绿色产业创新。作为自然生态微系统,社区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自然教育、艺术科学创作创新、文化创意等等产业创造了条件。家庭作为一个迷你生态系统,既可以成为创新主体,也可以成为其他社会组织创新、服务的对象。由此将有可能打破社区隔离,有机对接社区内外各种相关组织,并形成更加精准的、个性化、多层次、立体化的绿色产业生态体系,并创造众多的绿色就业机会。
再次,将有助于构建新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于将社区视为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每一社区居民或家庭都有可能成为生态建设的参与者和社区生态子中心,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将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切实改善邻里关系,大大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综上,建议如下:
1、推进社区自然微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如存雨、社区绿色土壤培育、厨余垃圾再利用、多元绿植与规划等等,将碳减排、节能环保有机融入这一建设。
2、培养、引进多元建设主体。这里的建设主体既包括政府、学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志愿者,也包括社区家庭及其成员。其建设内容可以涉及生态产业的所有方面。如绿植、自然教育、文化创意、音乐艺术创作、科技发明与创新等等。
3、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创新体系。以自然教育、劳动、科教创新为核心,以社区自然生态微系统为产学研平台和对象,构建社区内外部相关单位家庭的生态关系,形成良好的内育与外溢互动关系,进而
全面创新产业,创造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效益;
4、拓展绿色金融业务,支持不同创新主体从不同领域出发,全面建设社区生态文明。
5、加强国际社区交流,增进理解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