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些 思考

二维码
153

文/小白马

摘要:作者从鄱阳湖与长江的江湖关系着手,阐述长江因素是鄱阳湖枯水期水位问题的主要因素。生态流量保障不足,可能间接导致了后续的生态环境问题。维护鄱阳湖水生态系统,减少鄱阳湖水位降低是必要的。但建闸是否会进一步导致长江水位的下降?如若在特定时期,主动调度流域水库群,维持江湖动态平衡,减少持续水位下降,则不必在鄱阳湖建闸。另外,《长江保护法》提出“逐步改善长江流域河湖连通状况” ,如若建闸似乎与之不符。从生态角度来讲,单一建闸“利大于弊”理由不充分。作者认为最根本的是要解决长江水位低这一重要外因,开展修复治理,减少枯水期鄱阳湖过度干旱等问题,以避免鄱阳湖水资源不足导致同样的水生态系统破坏的影响。

关键词:鄱阳湖,建闸,长江,水位,生态系统

小白马.鄱阳湖生态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些思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2卷第3期,2021年4月,ISSN2749-9065.

┉┉┉┉┉┉┉┉┉┉┉┉┉┉┉┉┉┉┉┉┉┉┉┉┉┉┉┉┉┉┉┉┉┉


关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已有五六年了,有幸参加过鄱阳湖生态方面研究,和一些河湖管理方面的工作,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再次推进所引发的讨论,作为一名生长在鄱阳湖,并从事河湖环境工作的我,就此也提一些看法和建议。


(1) 关于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过低问题


关于鄱阳湖枯水期水位低这个事实,很多研究专家都从水文、 生态、 湖区采砂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尽管直接导致水位低的原因还在争议中, 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枯水期水位的持续走低已经是事实,鄱阳湖与长江的江湖关系之变, 在长江水位低的时候,鄱阳湖水流向长江以补充长江水,这在鄱阳湖水利枢纽官网介绍已经阐述的很清晰。 长江过低水位对鄱阳湖的影响,可以看看同样受江湖关系影响的洞庭湖, 荆江四口部分河段已经出现了淤塞,河道行洪能力不足, 其实也可能是受到了来水量的影响, 据了解,洞庭湖综合整治也纳入计划中, 其中包括可能的建闸方案。


从鄱阳湖水位来看,一方面长江、鄱阳湖“五河”来水减少,另一方面鄱阳湖经济圈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也在增加,一进一出,盆里的水自然是减少的。 但究竟是长江梯级电站在枯水期放水少导致鄱阳湖补长江的“出水增多”,还是省内五河各种水电站放水量导致“来水减少”,亦或者是湖区生产生活“取水增加”,目前未发现综合性的研究结果。但从2019年10月,水利部、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的通知》,要求加强生态流量监督管理,健全生态流量保障机制,力争2020年底前长江经济带省市全面落实小水电站生态流量。可以看出,以前在生态流量保障上可能还存在不足,更多的用于蓄水发电产生效益,对生态蓄水供应不足,可能间接导致了后续的生态环境问题。由此,按照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立项方案,希望建闸来解决鄱阳湖枯水期水位问题,应该偏向认为长江因素占主要因素,尽管如此,但是还希望有综合性的方案,比如同样调度好省内各水电站在枯水期放水,实施湖区节水等综合性措施。因为单一控制枯水期鄱阳湖水流入长江,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鄱阳湖水位低的问题,尚值得观察。


(2) 建闸是否必要


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 应该是大家的共同愿景。水利枢纽方案提到,“当水位为 10 米时,湖区留存水量 8.11 亿立方米,在长江干流特枯时段或遇突发水环境事件时,枢纽可迅速开闸,恢复天然状态,利用鄱阳湖提前蓄好的“一湖清水” 进行应急补水处理,提高长江湖口以下河段及鄱阳湖区水资源的安全保证率。”盆里没有水,自然无从谈起鄱阳湖水生态系统维持,所以减少鄱阳湖水位降低是必要的。通过建闸,挡住的是流入长江的水。为了不让水流入长江,保护鄱阳湖水位,建闸自然是简单直接的方法。但是,与此同时,缺少鄱阳湖补水,长江水位是否会进一步下降?为了控制长江水位过度下降,必要时上游水库则可能会增加放水,来避免水位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既如此,从流域来看,同样是调节长江水位,是否可以在特定时期,探索合理机制,主动调度流域水库群,维持江湖动态平衡,减少持续水位下降对鄱阳湖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如若水位控制可行,则新建鄱阳湖人工闸来调度就非必要了。当然,调度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管理问题,简单一个假设,纳入统一调度后,若长江水位和鄱阳湖水位均持续走低,那就要面临闸门调度决策,是保护鄱阳湖水位,还是用鄱阳湖水对长江补水?


从3月1日就要实施的《长江保护法》来看,


第五十四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的河湖水系连通修复方案,长江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长江流域河湖水系连通修复方案,逐步改善长江流域河湖连通状况,恢复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河湖水系生态功能。此处,新建生态闸,是否破坏了江湖连通? 这与“逐步改善长江流域河湖连通状况” 似乎不太符合。


当然, 建闸对候鸟,生态系统等多方面的影响也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因此认为,单一建闸手段“利大于弊” 理由还不充分,水位过低在调度方案设计还缺少综合性方案,鄱阳湖水少问题只解决枯水期流入长江,未能根本解决长江水位低这一重要外因,也没有提出内因解决方案(比如流出的水量,能否从五河补水?能解决多大比例?)。


( 3) 最后感慨


作为一个江西人,为了留住鄱阳湖的水,坦白来讲本应该很支持这个建闸做法,正如有些专业人士提出的观点,“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案”(言外之意,没有办法的办法),确实如此,如果长江水位持续降低的趋势不改变,鄱阳湖维持高水位难以为继。一省之地,长江水位不在本省管辖范围内,但能做的就是控制好省内的鄱阳湖。事实上洞庭湖建闸方案有关人士也在提只不过由于湖南湖北管辖和防洪利益等关系不同,难以由一省推动,管理难,情况就比鄱阳湖复杂些。习总书记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没有水资源,湖区生产生活没有保障,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就受到限制。统看全国,各省调水工程,各省水电工程,都在一定程度上目的是保障本区域水资源。脱离了留住湖区水资源,留住鄱阳湖生态水量底线这一初衷,单纯来批评水利枢纽工程是不妥的。


我相信,所有江西人民,全国人民都希望保护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保护“一湖清水”。我承认建闸短时期确实能维持枯水期水位,但是后续还有很多次生问题需要解决。正如三峡大坝建立,有很强的防洪蓄水功能,同时也有后续清水下泄等带来的不利因素。长江水位下降给鄱阳湖枯水期带来的影响,治标还得治本,一省之力只能提出建闸保水的方案,但如果是长江流域统筹考虑,能否给出一个更优的调度方案?五年前,我可能还犹豫认同没有办法的办法,建闸保水。但是随着习总书记长江大保护相关重要指示,以及《长江保护法》的出台给流域统筹保护鄱阳湖带来了希望,我认为不建闸,但需要尽快解决长江水位对鄱湖的影响,开展修复治理,减少枯水期鄱阳湖过度干旱等问题,以避免鄱阳湖水资源不足导致同样的水生态系统破坏的影响。在这里,我也呼吁关心鄱阳湖建闸的专家和单位,继续支持和关注鄱阳湖生态,能解决鄱阳湖枯水期水量不足,改善鄱阳湖水环境,提供智力和行动帮助。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