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增颖
摘要:鄱阳湖是160多种70多万只候鸟的家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个巨大的生物基因库,是唯一代表中国湖泊加入世界生命湖泊网的湖泊。保护好鄱阳湖,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对于鄱阳湖建闸提出了十个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建闸必将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希望鄱阳湖成为鸟类和水生生物安全的栖息地。
关键词:鄱阳湖,建闸,十个问题,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栖息地
任增颖.十问鄱阳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2卷第3期,2021年4月,ISSN2749-9065.
中国绿发会海水江豚保护地主任、“临澜环保公社”发起人
┉┉┉┉┉┉┉┉┉┉┉┉┉┉┉┉┉┉┉┉┉┉┉┉┉┉┉┉┉┉┉┉┉┉
尊敬的绿会周晋峰秘书长、尊敬的各位院士、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尊敬的各位环保志愿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能够参与今天的会议,就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进行探讨。感谢绿会一直以来的努力推动。
众所周知,鄱阳湖呈现出湖泊湿地、洲滩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滨湖湿地、三角洲湿地以及人工湿地等多种湿地景观分布格局。其自然湿地风貌与我所在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九种湿地类型很相似。
黄三角湿地,号称鸟的“国际机场”,是全球鸟类迁徙的三条重要通道的必经之路。因此,自2000年,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我开始了户外观鸟及鸟类保护的公益宣传活动。第一次在野外看到白鹤是2000年11月,第一次在鄱阳湖见到东方白鹳是2012年11月。
每年途径辽河三角洲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而后南飞的白鹤们,飞往鄱阳湖越冬。这应该是我本人跟这次研讨会的必然关联。
另外一个关联,是江豚。2012年1月,洞庭湖江豚的命运就呈现在我的眼前。而后是鄱阳湖江豚、长江流域的江豚,以及全国海岸线上的东亚江豚、印太江豚等等海水江豚的命运,都陆续呈现在我的眼前。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我不是生态学专家学者,我的理想是成为李四光爷爷那样的地质学家。其次,今天的发言,更多的内容是基于理性的表达,并非基于情感。
下面分享一下最近就此工程的一些质疑。即《十问鄱阳湖》。
2012年11月9日和10日,我曾专程去到江西鄱阳湖湿地公园以及周边湖区寻访鄱阳湖的风采。烟波浩渺的湖面和丰美的大草原,还有数不清的鸟儿,给过我无限的遐想。
鄱阳湖对我来说,一直是大自然馈赠的候鸟天堂,是160多种70多万只候鸟的家园。她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个巨大的生物基因库,是唯一代表中国湖泊加入世界生命湖泊网的湖泊。保护好鄱阳湖候鸟对于履行国际义务,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冬春枯水季节,鄱阳湖水落滩出,形成广阔的湿地草洲。而夏季是鄱阳湖浩瀚的水满季节,河湖一体,水天一色。自然保护专家评价,这种以年为单位的盈枯变化剧烈程度在世界的各大湖泊中都是罕见的。
随着水位的涨落,鄱阳湖呈现出湖泊湿地、洲滩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岸湿地、三角洲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满足了多种水鸟不同的生境需求。
鄱阳湖,是一个自然奇迹,也是个人类一直想征服和利用的淡水湖泊。如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西省依然想以此为契机,加强鄱阳湖生态建设,再做鄱阳湖水利枢纽的大文章。确保人类的利益得到进一步满足。
一想到在鄱阳湖拦腰建设一座闸,把江湖人为割裂,这副画面让我很纠结。就像堵在心里的大石头一样。我喜欢刨根问底,可发现,没有可以对话的人,只好在这里冒昧打扰了。
下面,罗列出我最想请教您的是十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怎么看待这个鄱阳湖建闸水利枢纽工程?有必要建设吗?
第二个问题是,这个工程是生态修复工程,还是生态破坏工程?
第三个问题是,建闸之后,鄱阳湖会不会就失去自然属性,变成一个可以人为调控的人工水库?
第四个问题是,建闸之后,鄱阳湖的生物多样性会发生怎么样的改变?能彻底改变已经延续了十多年的生态现状吗?无论是湿地植物还是野生动物。
第五个问题是,建闸之后,能够改观鄱阳湖周边的沙化现象吗?自然变迁,气候变暖,中国已经有多条河流干涸消失,这是建闸截水能改变的吗?
第六个问题是,建闸之后,鄱阳湖的冬季调控水位,能让白鹤找到食物吗?
第七个问题是,建闸之后,鄱阳湖的指示物种长江江豚以及其他鱼类,能够“自觉”地从人为设计的通道中洄游吗?目前鄱阳湖长江江豚的繁殖栖息洄游规律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有把握保证其种群繁衍吗?
第八个问题是,建闸之后,能确保鄱阳湖周边再也不受洪涝灾害吗?
第九个问题是,原生态是最稀缺的资源。建闸之后,现有的鄱阳湖旅游资源,会不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的内心体验会如何?
第十个问题是,中央对江西省的很多申报都是大力支持的。建闸之后如何落实各种湿地鸟类及濒危物种保护规划?
鄱阳湖,针对这十个问题,大家怎么分析看待的呢?恳请赐教,以解我心头之惑。
就这十个问题,我也有一些思考,先分享一下。
第一个问题,个人观点是,这个鄱阳湖建闸水利枢纽工程可能会给鄱阳湖的区域生态安全带来诸多挑战。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的角度,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第二个问题,个人观点是,“生态修复”是目前国内搞大规模工程建设常用的借口,既然是借口,一定会寻找到更多看似合理的理由。鄱阳湖建闸水利枢纽工程对整体湿地、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一定是难以评估的。
第三个问题,个人观点是,建闸之后,鄱阳湖就要按照人为设定的调控方案进行控制了,这让其自然属性变成了人工属性。
第四个问题,个人观点是,建闸之后,鄱阳湖的生物多样性会发生很多改变。无论是湿地植物还是野生动物,不能彻底改变已经延续了十多年的生态现状。
第五个问题,个人观点是,建闸之后,很难改观鄱阳湖周边的沙化现象。自然变迁,气候变暖,中国已经有多条河流干涸消失,建闸截水改变不了全球气候变暖的总趋势。
第六个问题,个人观点是,建闸之后,鄱阳湖的冬季调控水位,将使得白鹤等鸟类比较难找到食物。按照水利工程规划,冬季要蓄水补水,鄱阳湖水位升高之后,鄱阳湖大草原的情景将改变,一些大型涉禽觅食将会很困难。
第七个问题,个人观点是,建闸之后,鄱阳湖的指示物种长江江豚以及其他鱼类,不能够“自觉”地从人为设计的通道中洄游。目前鄱阳湖长江江豚的繁殖栖息洄游规律一直没有科学的研究资料可以参考。一旦建闸,很难保证长江江豚的其种群繁衍正常进行。
第八个问题,个人观点是,建闸之后,不能确保鄱阳湖周边再也不受洪涝灾害。即使是人为调控,天灾,还是难以避免的。
第九个问题,个人观点是,原生态是最稀缺的资源。建闸之后,现有的鄱阳湖旅游资源,会受到很大的冲击。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的内心体验会变得很糟糕,横在心里的,是“闸”住了自由的鄱阳湖。
第十个问题,个人观点是,中央对江西省的很多湿地申报项目都是大力支持的,也拿到了过亿的资金支持。建闸之后在落实各种湿地鸟类及濒危物种保护规划的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多调整和挑战。
江河湖海,生态系统相互影响。我们是命运共同体,鄱阳湖是全世界的。在寻找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我想起了一句话,“荒野之美,美在荒野,美在自然”。鄱阳湖以其自然之美,展示着大自然的风采。作为一个“超级鸟人”,我真心希望,鄱阳湖成为永远安全的候鸟栖息地,希望鄱阳湖里长江江豚安居,鱼儿畅游。希望大家能在鄱阳湖大草原上回归自我,沉淀内心的完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