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 | 2022两会建议解析:从9大类别关注人与自然

二维码
26

                                                                                                                                                                                                                          文/王静



摘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一度全国“两会”的召开,如何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会有哪些优秀的建议回应民众的关切,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依据2022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两会建议征集和汇总情况,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各类建议进行分类,分析其中变化和重点。



关键词:两会,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控烟,法治



王静.又是一年春 | 2022两会建议解析:从9大类别关注人与自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1卷第4期,2022年3月,ISSN2749-9065



两会是中国人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也是了解中国发展方向的风向标。


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关注和向往也愈发浓烈,这种变化也从两方面体现在近年来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绿会)牵头召开的全国“两会”建议会上:一方面,来自社会各界建议的数量明显增多,从2016年的个位数,到2022年的70多个,迅猛增长的数量背后,是人们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更加广泛关注和参与;另一方面,建议的关注领域从更多关注传统污染(水、气、土、食品等),到更加关注生物多样性、绿色发展和气候变化等。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污染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也说明公众越来越能够以宏观的视野,去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根据2022年绿会征集到的两会建议,笔者将其归纳为9个类别,并遴选重点进行分析介绍。


【生态文明建设类】


通过教育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在这部分建议中很亮眼。包括加强对青少年的自然教育和生命关怀教育。


每一个个体如何去认识自然和理解生命,关乎着将来我们整体社会的文明程度。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动物和人类的关系与安全互动、人与人的交往、环境议题等,在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建议中,均有所涉及。值得点赞。


【生物多样性保护类】


今年的此类建议全面的涵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三个层次:有基因多样性保护层面的建议,如建立珊瑚种质资源库;有物种保护的建议,如提倡保护中华蜜蜂、开展全国沙棘遥感监测、加强地方特色畜禽产品产业发展等;有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建议,如提升大型水电站建设前后濒危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监测),以环境解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这些建议不仅呼应了国家发展建设的重点,还切实将生态保护理念切实融入到可持续发展建设之中。


【绿色发展类】


只有实行绿色发展,人类才有可持续未来。绿色发展涵盖广泛,涉及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各界对这类议题的关注,热情依旧。其中,提倡制定耕地碳汇的标准与政策支持,通过绿色循环农业发展实现减排固碳的建议,修订《商业银行法》,减少环境社会治理风险、助力绿色金融,对上市企业全面实行ESG评价的建议,颇为亮眼,分别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保障、企业社会责任角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污染防治类】


随着国家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污染攻坚战以来,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好转。但污染治理措施是否科学且兼顾民生和发展,成为建议重点。在今年的建议中,针对如何摆脱依靠关停限产,特别是在秋冬春季举办重大国际赛事和大型会议期间的华北地区的大面积停产、限产,来确保空气质量达标的问题,专家提出了找准雾霾产生的问题根源,依靠科学有效治理指标和技术应用,来有效根治雾霾的建议,值得有关部门重视。


【生物安全与健康类】


这一类别的建议,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特点。


如病毒学家提出的批准兽用口服狂犬病疫苗生产销售的建议,对标中国作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实现全球零狂犬病目标的缔约国,实现狂犬病净零目标的国际承诺,呼吁将人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关口,提至对动物狂犬病毒的防控,特别是加强病毒通过野生动物感染、扩散、传播的防控,进而保障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还有建议加强兽药监管,特别是抗生素使用问题的建议,都与生物安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还有建议从关注校园饮水安全,特别是乡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角度发出呼吁,针对当前校园水质监测不规范、不公开的情况,呼吁将校园水质检测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保障乡村学生的日常饮水安全。


【气候变化类】


随着社会各界对“双碳”目标的积极响应,减碳成功成为各领域的热点词汇。这一特点也体现在应对气候变化类的建议中。全面推进企业进行碳评价的建议,凸显了企业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建议规范和监督企业关于碳排放的行为,以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和任务。


【控烟类】


控烟,不仅仅是个人身体健康的议题,随着对公共场所吸烟问题的关注(特别是铁路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吸烟区问题),吸烟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危害,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据统计,2019年中国烟民已超过3.5亿,且控烟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在一些交通工具、公共场所依然控烟无明显进展,比如飞机场国内外出发口、火车站站台,商场内设置的吸烟室、绿皮火车上的吸烟区等依然较普遍的存在。绿会提起的两起环境公益诉讼,也因此备受关注。中国至今没有国家层面的全面无烟、控烟立法的状况,也亟待改变。


【粮食安全类】


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可持续饮食,人们对这类议题的关注,从保障自身需求和健康,提升至通过科学饮食助力环境健康。不论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落实以食物摄入量为规范的营养健康食堂建设的建议,还是呼吁抢救老种子,加强种子库建设,亦或建议加强食品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考评,从田间地头到食品行业从业者,再到公众餐桌,这些建议,都与粮食安全、食品生产和百姓消费密切相关。


【环境司法类】


“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依法治国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在快速发展转型的时期,法治保障尤为重要,这点也充分体现在立法类建议中,如敦促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列入 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的建议,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野生动物保护法》中“不得虐待野生动物”的条款进行立法解释的建议,还有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授权社会组织附条件地开展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建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八十九条第二款授权社会组织开展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建议,等等。


法治的精神和理念,在这些建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春风渐暖之际,共商国计民生。民众对国家美好发展未来的期待,亦凝聚在这一份份沉甸甸的建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