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长庚
编者按:这是一首现代长诗,通过黄河支流“汜河”的自述,描写了伴随黄河几千年在河南流域的历史变迁,以及2021年郑州所遭遇的7.20特大暴雨。作者亦希望以此警示、阐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关键词:汜河,污染,内涝,教训,崛起
陈长庚.汜河的诉说——郑州“7.20”水灾感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1卷第4期,2022年3月,ISSN2749-9065
一
汜河,
我的俗称,
堂堂大名叫“汜水”。
河水是我的“血液”,
河床是我的“躯体”,
才赋予了我鲜活的生命。
谁也说不清我的生日,
谁也不知道我的名字来历。
远在战国时期,
无名氏瑰奇怪异的《山海经》,
就记载着我的简历:
“浮戏之山”,
“汜水出焉,而水流注于河”。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详细描述了我的生活轨迹。
黄河,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我深情拥入您的怀抱,
陪伴您度过了五千年朝夕,
共同见证了时代变迁,
朝代更替。
曾记得,
隋开皇十八年,
始改成皋县为汜水县。
县名因我而起,
前人授予了我千古荣誉,
一直带入二十一世纪。
中原历史文化名城,
世世代代承袭。
二
莫看我现在,
瘦骨嶙峋,
鹤发鸡皮。
两千多年前,
可是气宇轩昂,
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业绩。
广武山上,
刘邦项羽鸿沟为界对峙,
迎来了大汉王朝的奠基。
虎牢关前,
刘关张三英战吕布,
开创了群雄逐鹿的三国时期。
牛口峪中,
李世民生擒窦建德,
取得了唐朝一统的决定性胜利。
我的身旁,
虎牢关巍然屹立。
东西锁钥,
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金戈铁马,
烽火硝烟。
我和母亲河一道,
目睹了人间太多的战争苦难,
自己也承受了厚重的沧桑沉积。
三
水能载舟,
也能覆舟,
人类对我素怀一种敬畏。
翻开尘封的史籍,
我曾发过大脾气。
时空穿越回明朝年间,
母亲河水倒灌,
先后两次淹没汜水城邑,
县治被迫迁至东虢“制”地。
我更多展现一副温顺可爱形象,
给两岸人们带来无限生机。
农田灌溉,
生活用水,
我都全心全意。
一生中我有过美好的记忆,
全民兴修水利。
疏浚河道,
淙淙渠水,
告别了古老的水车和锅驼机。
喜看:
两岸桃红柳绿,
河中碧水涟漪,
渔翁轻舟,
鹅鸭戏水。
人们尽情地:
游泳、沐浴、洗衣、淘米,
河面上洒满欢声笑语。
附近的古柏渡口,
浩大的引黄上山工程
像一条巨龙盘旋腾飞。
四
六十多年来,
地球变暖,
雨雪疏稀。
母亲河曾数次断流,
我的身体也开始瘦弱,
血液流量渐渐降低。
企业又在上游截流筑堤,
昔日的泱泱大河,
今日缩成了涓涓小溪。
烦心事接踵而至:
沿岸居民,
修建民宅,
兴办企业,
开垦耕地,
纷纷蚕食着我的躯体,
增加了洪水泛滥的几率。
偷排污水,
乱倒垃圾,
污染我这不会言语的弱势群体。
我变成了鸡肠子似的臭水沟,
人们路过,
匆匆掩鼻。
我的上游,
十几座桥梁密集。
像一条条锁链,
勒得我透不过气息。
交通与泄洪,
考验着人类的智慧。
我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政府关心我的处境,
派来“河长”专责治理。
施工现场,
挖掘机轰鸣,
重塑人类与我的世代情谊,
共盼我早日恢复青春的活力。
五
公元2021年7月20日,
举世震惊,
令人痛心,
青史可鉴的日子。
郑州地区,
遭遇了极端天气。
特大暴雨,
日降雨量624.1毫米,
最大小时降雨量201.9毫米,
远远突破了历史极值。
百年难觅,
千年不遇!
市区严重内涝,
雨水汇聚成了,
郑州的内海。
地铁五号线被淹,
京广快速路北隧道灌水。
郭家咀水库漫坝,
荥阳市崔庙镇山洪。
我入母亲河口处的汜水镇,
地势低洼,
也沦为了荥阳市的重灾区。
这是有史以来,
最大一次洪水泛滥。
它像一群群脱缰的野马,
奔腾咆哮着,
踏过我的纤瘦躯体,
跃过长年失修的河堤。
疯狂吞没着两岸:
美丽繁荣的村镇,
丰收在望的田地。
上游那一座座桥梁,
形成一道道山大的阻力,
助长了洪魔的肆虐。
狂风暴雨中,
人们抗洪抢险,
英勇悲壮的场景,
惊天动地。
无情的灾害,
夺走了河南省398条生命,
经济损失超过1200亿!
逶迤邙山默哀。
滔滔母亲河呜咽,
六
水灾过后,
人类质疑的目光,
聚焦天气预报的信息。
气象变化万千,
天气预报是世界性难题。
卫星云图,
雷达探测,
也达不到百分之百准确率。
浩瀚宇宙,
藏有无穷人类未知的奥秘。
温室气体效应,
厄尔尼诺现象,
臭氧层空洞。
天灾像一把,
达斯摩尔利剑,
悬挂在人类头顶,
不知它何时出击。
自然灾害的内核规律,
人类还不能完全驾驭。
必须学会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保护生态环境,
遵从大自然的客观规律。
农田建设,
工业布局,
城市规划,
生态环境,
都是千年大计,
要统筹考虑。
七
母亲河博大的胸怀,
容纳了我的狂躁淘气。
人类却将我汜河埋怨,
其实我也有满腹委屈。
如果说天公是主犯,
我则是被它们绑架的从犯之一。
我的血液里,
浮戏山的甘泉,
早已含量低微。
铺天盖地的雨水,
裹挟着浑浊泥沙,
闯进我的家园,
霸占了我的躯体。
穷凶极恶,
横行无忌。
它们退后,
留给我的是满目疮痍。
一旁的母亲河,
看着我无奈叹息。
八
我诚恳向人类建议:
痛定思痛,
也应该深刻反思自己。
天灾固然不可抗拒,
能够做到的是否到位?
远在1938年,
国民政府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
近在1975年,
淮河洪水致驻马店水库坝毁。
这历史悲剧,
现在还有多少人忆起?
防汛抗洪口号,
年年在提。
应急预案,
是否层层铿锵落地?
近几年雨季,
企业门前,
居民社区,
防汛沙袋几乎绝迹。
太平盛世日久,
思想滋生麻痹。
一旦重大灾情发生,
应对迟缓,
处置不力。
郑州“7·20”水灾,
虽然是天灾,
有预案就会把损失降到最低。
九
艳阳高照,
我这里不断传出好消息。
政府官员,
技术专家,
全国民众,
参观考察的人们成群结队。
灾后重建,
汜河全面治理,
已列入政府重要议题。
母亲河奔流东去,
浪花飞溅,
在为我欣慰。
新时代的号角声中,
一张张宏伟的蓝图正在孕育。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新的郑州,
新的荥阳,
新的汜水,
将在“7·20”劫难后崛起!
摄影/侯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