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一本通往生态文明之路的通识性工具书

二维码
16

王晓琼1   王静1

1.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摘要:历时两年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于2024年8月与读者见面。作为一本具有通识性特质的工具书,本书由丽江师范学院、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共同编写完成。全书分七个章节,从生态文明的起源说起,连结生态文明建设概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概述、生态文明时代的教育、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建立几部分内容。作为优质读本,《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受众不只局限于大学生群体,对于想要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生态文明以及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宏大问题的读者,本书亦可以为您提供相应的启迪和指引。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可持续发展,双碳

王晓琼,王静.《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一本通往生态文明之路的通识性工具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1卷,2024年11月,总第70期.ISSN2749-9065


历时两年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于2024年8月与读者见面。作为一本具有通识性特质的工具书,本书由丽江师范学院、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共同编写完成,莫新春、文俊、蔡金荣、王静担任主编,周晋峰以《生态文明之路,要踏实而坚定的走下去》为题为本书赋序。

在序言中,周晋峰通过讲述著名的科学问题“复活岛之谜”所反映的不同文明时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繁衍生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并以此为开端,拉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帷幕。周晋峰指出,文明总是不断向前的。过去的工业文明大发展建立在大量开发和使用化石能源基础上,消费不断升级、产品快速更新迭代,以消耗大量自然生态资源为代价。工业文明发展至今,已经到了根本变革的时期,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一些做法、观念,审视包括文化、教育、道德、生活习惯等内在的关于一个时代文明所涵盖的所有细节,并做出改变。

对大学生而言,生态文明意味着什么?《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翔实的分析和解读,旨在让青年人能够从思想上、行动上,以新的文明为起点,共同推动新的转变。此外,周晋峰也对年轻一代提出了希冀:希望通过本书,为青年学子搭建可以深度探索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脉络的基石,让年轻一代能够以生态文明的视角,观察与思考全国乃至全球未来发展趋势,进而结合自身规划,开启学习与成长之路。

本书由七个章节组成,从生态文明的起源开始说起,连结生态文明建设概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概述、生态文明时代的教育、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建立几部分内容,阐述了人类文明的演替过程中与生态环境产生的密切关联,以及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扰动和影响。特别是在工业文明高速发展下,对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前所未有,人类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生态文明时代的来临,成为文明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迎来生态文明时代,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注重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但后工业文明影响余温仍炙,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力军、引领者和宣传者,他们对于生态道德观以及理念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和拓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久久为功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值得推荐的是,本书除了系统理论的梳理和知识概念的普及外,亮点还在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及案例的剖析和解读。通过案例的分享和解读,让读者充分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故事和躬身行动。书中通过呈现浙江舟山生态文明创新实践、“百美蛾”垃圾案例、崖沙燕栖息地破坏、天津东方白鹳挨饿等案例,引出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和思考,并按照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分节呈现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创新实践,从全国到地方,以多维度视角全面展现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工作和挑战机遇。同时,每个章节还附有知识拓展的视频二维码,以及结合本章节内容的讨论思考题,供读者深入了解与融会贯通。

作为一本通识性工具书,《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受众不只局限于大学生群体,对于想要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生态文明以及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宏大问题的读者,本书亦可以为您提供相应的启迪和指引。无论您是政府机构工作者还是企业掌舵人,亦或是高校及社会组织的管理者,都可以循着本书作者的笔触和视角探赜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已被中国生物多样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生物多样性科学馆作为馆藏图书收录,欢迎感兴趣的读者前往生物多样性科学馆参观并阅览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