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晋峰
(世界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摘要:本文基于作者在第七届中国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全球气候变局下的可持续贸易”分论坛“产业绿色发展与可持续贸易前景”圆桌对话环节中的发言。作者表示,在今天人类面临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危机的紧迫情况和突发变化下,可以利用政策的力量迅速有效的调整。此外,作者认为,未来的商品交易将不仅是产品性能好、价格低,还必须得碳足迹低,这几个指标将共同影响企业的全球贸易。最后,作者强调了经验的分享在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危机等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政策,碳足迹,可持续贸易,绿色发展
周晋峰.优质产品提升全球竞争力亦需“低碳足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1卷,2024年11月,总第70期.ISSN2749-9065
在第七届中国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全球气候变局下的可持续贸易”分论坛“产业绿色发展与可持续贸易前景”圆桌对话环节中,谈到如何理解包括宏观层面的市场机制在内的国家政策和产业政策给中国以及世界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助力,周晋峰结合曾与《增长的极限》作者乔根·兰德斯教授的交流表示,兰德斯是挪威人,他说中国在应对未来的时候具有极大的制度优势,因为我们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当时加了一句话,说我们实际上也面临着地球6500万年以来的未有之大变局。因为今天地球进入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上一次生物大灭绝是6500万年前第五次白垩纪恐龙灭绝。到今天,地球面临的是6500万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着剧变。在这种情况下,兰德斯说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及时调整、迅速改变,对于适应这种环境改变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和传统的市场经济比起来,这是极为有意义的。”
“在今天人类面临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危机的紧迫情况和突发变化下,可以利用政策的力量实现迅速有效的调整。今天,光伏产业和电动汽车产业迎来高速发展,这其中,有科学家的伟大贡献,也有企业家的实干奋斗,尤其和我们的国家政策密不可分,这是非常关键的因素。综合利用国家的手段,迅速做出应对和调整,正确利用市场经济的做法,可以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值得借鉴的地方。”
周晋峰同时强调,全球开放和市场贸易,股份制和市场经济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非常重要的经验,它可以非常高效的进行资源配置,通过这种高效的资源配置和市场的比较,好东西能迅速的全面的推广,既有国家政策、行业政策,又有市场经济,都是我们重要的工具,我们要充分利用它们的优势,中国未来还会有更多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的进步和经验。
说到节能降碳,周晋峰表示,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买粮食光有钱不行,还得有粮票。因为粮食供给紧张。今天,全球的碳紧张,未来还会持续紧张,所以未来的商品交易将不仅是产品性能好、价格低,还必须得碳足迹低,这几个指标将共同影响企业的全球贸易。为什么?因为整个人类面临的气候危机,将对整个地球生命系统造成崩溃性的影响。
“今天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洪水、极端气候,还可能会更加极端,因为现在气温上升,虽然有全球的不懈努力,但是上升趋势没有停下来,连放缓都没有做到,所以我们未来的挑战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我们需要改变今天的做法。无论如何,生态的代价、气候的代价,都会和贸易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周晋峰表示,从宏观上来讲,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应该积极研究,利用政策促进企业和贸易的低碳,让在价格、质量还有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代价上都具有优势的产品能够服务更多的人。
周晋峰同时讲到,“经验的分享也很重要,比如中国的太阳能板不光便宜,太阳能的智能电网技术也非常领先,因为太阳能电板不方便持续稳定供电,如果没有智能电网技术,普遍性使用也受到限制,如果我们不分享,整个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脚步会受到拖累。所以不光要有好的低碳产品,我们还应该分享这样的经验。未来,引领和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危机,是人类必行之路,这是滚滚向前的发展趋势。”
注:第七届中国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全球气候变局下的可持续贸易”分论坛于2024年11月6日在上海召开。本文作者应邀出席并在“产业绿色发展与可持续贸易前景”圆桌对话环节分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