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海翔
摘要:从卫星跟踪及地面调查来看,鄱阳湖对东北亚内陆水鸟的南北迁徙、繁衍生息、食物供给等极具重要性。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来看,一个生态系统的单元体量越大,其稳定性越高,反之就越小。鄱阳湖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单元,其中所有生物(包括来此越冬的水鸟)都在这个系统中互相制约、相互平衡,每个物种也都有其各自的生态位,其种群数量是与所处生态系统的生态容量相对应的。鄱阳湖建闸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采砂,为了解决生态问题,还是为了冬季航运?利弊权衡,要看出发点,要看工程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鄱阳湖建闸,卫星跟踪,生态系统
周海翔. 鄱阳湖建闸,是利是弊要看建设目的.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2卷第1期,2021年1月,ISSN2749-9065.
周海翔,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专家工作组成员,退休前系沈阳理工大学环化学院生态研究室主任。
从事野生动物栖息地及物种保护工作20多年,在以影像推动保护方面卓有建树。多次完成WWF的物种保护项目,沈阳猛禽救助中心创始人之一。2002年开始参与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的科学考察工作,对很多保护区的申报世界生物圈及评估做了大量本底工作。2006年获“沈阳市年度最佳环保市民奖”,同年,由周海翔发起并负责的獾子洞湿地白鹤保护项目获“福特汽车环保奖”;2007年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环保人物”;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杰出环保人物”;2012年获“斯巴鲁生态保护奖”;2013年获“中国梦滨海湿地最美守护者奖”;2016年获“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16长白山生态奖”;2019年获第三届“弘一.丰子恺护生奖”。
┉┉┉┉┉┉┉┉┉┉┉┉┉┉┉┉┉┉┉┉┉┉┉┉┉┉┉┉┉┉┉┉┉┉
要点提示:
(一)从卫星跟踪及地面调查,看鄱阳湖对东北亚内陆水鸟保护的重要性。
(二)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看鄱阳湖整体保护的重要意义。
(三)鄱阳湖建闸的真正目的何在?
(一)从卫星跟踪及地面调查,看鄱阳湖对东北亚内陆水鸟保护的重要性
下图是江西省省鸟白鹤的万里征途,结合卫星跟踪的白鹤迁徙轨迹阐述以下观点。
水鸟们为何要南北大迁徙?因为它们要繁育后代,夏季水位高,所有的滩地都会被水淹没,加上陆地空间又被各种动物(包括人类)所占领,它们无法像一些小型林鸟一样找到安全的繁殖场所,迁移到北方人口稀少或北极苔原地带是它们无法与人及各种天敌争斗的唯一选择。
它们为何还要回到南方越冬?因为食物。
我国黄河以北冬天最高气温都会低于零度线,特别是白鹤繁殖地更是白雪茫茫,水鸟们离开水也就不能称其为水鸟了,它们的食物除了大家熟知的各种昆虫和鱼类,冬季更多的是水生植物的根茎叶等,以白鹤为例,它们秋冬季食物是水生植物根茎上长出的块茎,一旦封冻,它们便无法获取食物。
白鹤南迁最后的1/5行程为何从黄河三角洲开始出现了昼夜迁徙的特性?(上图)
斑尾塍鹬在飞越太平洋时要昼夜不停的飞行9昼夜,是因为没有它们的落脚地(白鹤与众多的鸻鹬类水鸟一样,同属不会游泳的涉禽)。难道白鹤也是因为没有落脚地吗?
黄河三角洲到鄱阳湖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湖泊,有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巢湖、石臼湖、太湖,还有长江沿岸众多的湖泊,应该是中国最不缺水的区域。为何白鹤不能落脚呢?
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了江湖隔断,没有了通江湖巨大的落差,滩涂及浅水区被悉数开发成水田、鱼塘、矮圩。
调研人员曾不止一次沿着白鹤的轨迹,以白鹤的视角,寻找落脚点,下面是白鹤经过最多的区域骆马湖2016年以前的影像(组图)。
江湖连通,是它们最终选择鄱阳湖越冬的理由。夏季汪洋一片,它们无法栖息,但冬季枯水一线,退出广袤的滩涂,远离人类或兽类是它们栖息时必要的安全因素,被水淹没期的沉水植物及退水后迅速生长的各种水生植物,还有浅水区各种水生生物,又为白鹤及各种水鸟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水越少,退出的滩涂越多,给鸟儿提供的栖息与觅食时的空间场所也就越多。下列组图反映了退水后,时间、空间上植被的演替,人、家畜、鸟之间的关系。
(二)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看鄱阳湖整体保护的重要意义。
生态本身是中性词,它是指某个系统单元的自然生存状态,这个单元可以是一个山川、一块湿地、一个动物种群、一个动物个体、一座城市、一个家庭、一个人。
就一个人而言,其四肢、五官、五脏六腑、血管、神经组成了这个单元体的生态系统,肺部感染了新冠,会波及整个身体的生态系统,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江豚而言,之前已经做了相应的保护工作,还专门设立了石首、监利、铜陵、镇江等多个保护江段和故道,但是作为长江流域而言,无论是江豚还是其它水生生物,这些保护单元还太小。还无法抵御大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所以,国家果断采取了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的措施,并将在2021年3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这恰恰说明,一个生态系统的单元体量越大,其稳定性越高,反之就越小。
站在东亚地区的大生态系统上看,鄱阳湖只是一个非常小的点,但这个点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阻断了几十个通江湖后,剩下的最重要的一个,它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东亚地区的生态平衡,因为这些候鸟是地球流动的血液,它们对北方的生态屏障尤为重要,仅一只小小的百灵鸟,一年就可以吃掉5万只蚂蚱。这里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点,但它犹如心脏一般重要,它是近百万候鸟冬日的家园(近两年鄱阳湖监测到的水鸟数量都接近70万,因鄱阳湖的广袤,这个数字是非常保守的),不可以冒着心脏破裂的危险轻易在这动刀。
再站在鄱阳湖这个生态系统单元上看,尽管它受到上游江河入水及湖口长江顶托的影响,但这基本上还是遵循着自然演替的规律,其中所有生物(包括来此越冬的水鸟)还都在这个系统中互相制约相互平衡着,不能说这个系统只把人为划定的保护区界内保护好就行,不同年份的水位差(包括极端的高水位和枯水位)都是这个系统自我平衡的过程。不能以人类目前的认知去决定哪些过程是好或不好,同理,每个物种也都有其各自的生态位,其种群数量是与所处生态系统的生态容量相对应的。这也不能以是否好看及是否对人类有益而决定保护级别,只要是自然存在的,就是重要的,就应该受到保护。
如果站在长江下游的角度看,鄱阳湖夏季吸纳了大量的洪水,其作用显而易见。它的另一个作用却很少有人认识到,枯水期退出的滩涂越多,冬季生产的各种植物类营养物质越多,春夏季被洪水带入长江后,对长江鱼类资源越有利。也就是说这里又是长江营养物质的巨大的生产基地。但如果建闸,这些营养物质可能会局部富集造成富营养化。
尊重自然,尽量减少破坏行为,就是对鄱阳湖最好的保护,就是对长江大保护的贡献,更是对地球生态系统保护的贡献。
(三)鄱阳湖建闸的真正目的何在?
调研者十年前就在想这个问题,之后每年去鄱阳湖也会跟社区的居民聊上几句,冬季农业用水是最少的季节,生活用水并未出现如全国各地地下水普遍下降那么严重,可以说,鄱阳湖地区算是最轻的。况且鄱阳湖西面就是680平方公里的庐山西海,靠近这样一个大型水库,还能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用水的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湖水的落差也不及洞庭湖大,监测的水鸟数量在逐年上升,建闸来解决生态问题到底是真是假。如果并没有严重的生态问题,那需要建闸是否就是个伪命题?会不会就是为了某些利益搞的伪生态工程?
鄱阳湖采砂是2001年开始的,2002-2009年八年间,平均每年采砂2.36亿立方米,鄱阳湖大量采砂(包括非法采砂),会不会是影响水位的因素?采砂在两湖就如同淘金,这里就是巨大的金矿,冬季却因为航运问题,使得采砂及其它矿石开采不得不停工,难不成航运才是建闸的真正目的?如果是,那么洞庭湖是不是更应该建?
2020年末,大自然的自然节律再次告诉人们,枯不会是永远的。伪命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们本以为这个以枯为借口的建闸计划就此终结。没想到却又被加急提起,到底为了什么?
即便是如某些专家所言,鄱阳湖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并认为是由于上游各级水电站秋季开始蓄水带来的,那么这里建闸同样是要在秋季开始蓄水,那么长江下游咋办?这不等于用已知的错误方式来解决以往的错误。错上加错与数学上的“负负得正”完全不是一回事。
从江西省刚刚又发布的《建世纪水运工程,江西:规划投资匡算约3200亿》是否可以看出端倪?
“赣粤运河北起九江鄱阳湖口,穿越鄱阳湖、赣江干流,经南昌、吉安、赣州入桃江,在赣州信丰县穿越分水岭,到达广东境内浈水,经南雄到韶关北江,沿北江至西江三水河口,规划全长约1228公里,建成后全线能够达到三级航道通航条件。”
如果真正目的是冬季航运的话,那么枯水期大吨位的货船穿行于湖区,对湖区的生态将构成更严重的破坏,对江豚等水生物的影响会更大。延展开来,对航运沿线的矿产资源会不会出现过度掠夺的局面?
鄱阳湖建闸,利弊权衡,要看出发点,要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