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存根 王春益 胡勘平 雷雪芳 吴道源 何秀英
摘要:生态文明社区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细胞工程,是以美好生活为核心,构建自然生态、产业生态、社会生态等多维度可持续发展和谐共生的有机体,是解决气候危机和可持续发展的微观行动,也是实现SDG的最佳本地实施载体。因此,建议充分认识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的形势任务。
关键词:生态文明,社区建设,自然生态
陈存根,王春益,胡勘平,雷雪芳,吴道源,何秀英.建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6卷,2024年5月,总第60期.ISSN2749-9065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这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治理需要的重大举措,目的就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社会治理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基层社会治理上更扎实地为人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今天,在囯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如何从村镇、社区找准切入点,建设生态文明社区,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治理水平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生态文明社区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细胞工程,是以美好生活为核心,构建自然生态、产业生态、社会生态等多维度可持续发展和谐共生的有机体,是解决气候危机和可持续发展的微观行动,是实现SDG的最佳本地实施载体。目前全球已经有1000多个生态社区,我们已经在推动的零碳社区、未来社区、现代社区、儿童友好社区都是生态文明大时代背景下,从不同维度建设生态文明社区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借助两会提案,我们建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社区建设”。
第一,建议充分认识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区是城乡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家是安放心灵的港湾,社区是安放家的港湾。建设生态文明社区是落实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的落脚点和“最后一公里”,必须推进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共同提升。从社会建设看,生态文明社区建设是让人民群众第一时间可以感知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民心工程,社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从生态文明建设看,建设生态文明社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评价一个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除了大环境生态质量外,还应包括人民群众居住社区的生活环境、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第二,建议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的形势任务。
2023年7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朝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更高目标迈进。
治国安邦重点在基层,难点在乡村,支点在社会。生态文明社区建设是体现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工作,也是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相关部委从不同角度和省、市、县层面都作出了部署要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美丽中国建设在省域、市域、县域的实践创新提供了示范引领作用。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立足县域以下的村镇、社区,是生态文明建设转向微观社会单元的重要抓手,也是美丽中国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层面的重要内容。当前,生态文明社区建设还处在实践探索阶段,一些案例还在实施或者规划阶段,认识上存在着生态文明社区就是单纯生态环境保护的看法,从而影响从基层社会治理的层面准确把握和全面推进工作。
建议政府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引导人民群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社区。同时要充分挖掘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风良俗,要注意发现并挖掘本地独特的生态资源和生态价值。使生态文明社区建设不仅提升了我们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也切切实实的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建议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的实践创新。
一是尽快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社区建设规范与标准。当前,生态文明社区建设还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系统可信的建设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要充分发挥标准的统一规范作用,有效打破并防范“信息孤岛”,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相应权益,促进试点模式的复制与推广。要把生态文明社区建设规范的制定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服务体系融合起来,面向多功能、多维度、多主体的发展要求,从特定的技术应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文化建设等切入,聚焦价值功能、互馈机制,实施路径和差序格局等实质性内涵,拿出有效管用、操作性强的成果。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和人才队伍向生态文明社区建设发力。社会工作既授人以渔,又结网赋能,是政府各部门在基层开展群众工作的有力助手,联系基层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离不开社会工作者,要大力支持广大社会工作者在生态文明社区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我们的科技工作者、知识分子也要深入到基层的一线城乡社区开展工作。
三是在抓重点、出亮点上下功夫。从我们的国情看,将生态文明社区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个重点。在宜居上,要加大乡村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农村农民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在宜业上,要充分考虑生态、适宜、便利、服务的要求,改变目前村是村、舍是舍、业是业,不能有机配套、有效服务的状况,集中培育发展优势产业,让农民就地就业、创业。在和美上,要在建设中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望的见山,看的见水,记得住乡愁”,使原有的田园景观与自然风光得以保护、修复和提升。从绿色高质量发展看,将生态文明社区建设与助力“两山”转化相结合,促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是一个亮点。要通过生态文明社区建设,建立广大人民群众全员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从中获得收益的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不断提升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和转化效益。同时,也要通过社区生态治理规范化、常态化,激发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凝聚社会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