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禁止活熊取胆,增强动物福利

二维码
25

封紫   韦琦

摘要:熊胆是我国传统名贵动物性药材,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而目前多采用“活熊取胆”的方式,这给黑熊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有悖于中国传统道德观,更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相矛盾。目前的医学研究已经研发出人工替代产品,并且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取缔“活熊取胆”。因此,应禁止“活熊取胆”,增强动物福利。这是人心所向,更是时代所需。

关键词:“活熊取胆”,熊胆,动物福利

封紫,韦琦.建议禁止活熊取胆,增强动物福利.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6卷,2024年5月,总第60.ISSN2749-9065


【案由】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方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仅是时代所需,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要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善待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自古以来,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都蕴含着“万物生而平等”、“和谐共生”的理念。“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孟子·梁惠王》)“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恻隐之心焉,见鸟兽之哀鸣,而必有不忍之心。”(《王阳明全集》)“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庄子》)等充分体现了万物共生、平等和仁爱的思想。

然而,目前我国动物保护多局限于野生动物,非野生动物却没有得到公平对待,最令人痛心的是毫无人道的“活熊取胆”行为。“活熊取胆”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产物,却在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时,依然保留其合法性,漠视黑熊生理和心理创伤。这无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唾弃,有违时代发展需求,更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相违背,有损于我国在国际上的文明大国形象。因此,禁止“黑熊取胆”,增加动物福利,极为迫切,势在必行。

【背景】

熊胆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Cuvier或棕熊Ursus arctos Linnaeus的干燥胆[1],是我国传统名贵动物性药材。熊胆的主要成分是熊去氧胆酸(UDCA),是一种内源性胆汁酸,具有溶解胆结石,治疗胆汁淤积、胆源性胰腺炎、原发性胆管炎、结肠炎(癌)、(非)酒精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炎和改善肝移植效果的作用[2]。熊胆已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目前,我国人工养殖黑熊数量达一万多只,每年熊胆粉总产能为58吨,大型养殖场活熊取胆数量已占其种群数量的70%左右[3]“活熊取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管取胆,一种是无管取胆。但无论是哪种技术,都给黑熊的寿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有管取胆是通过手术,将金属或橡胶导管插入黑熊的胆管或胆囊来获取胆汁。为防止黑熊戳穿导管、顺利获取胆汁,熊会被关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并穿上金属马甲。另外,为了长期采集胆汁,养熊户会采用极其残忍的方式,甚至用“烧红的金属棒”插进熊的腹部使其结疤,以阻止伤口愈合。这种抽取胆汁的做法对黑熊胆囊的破坏极为严重,对肝脏、心脏和消化系统也产生威胁,会引发致死性的并发病,如肝脓肿、脓毒性败血症、严重的胃肠炎、急性心衰等[4]。无管引流技术同样会引起内脏的病变。根据亚洲动物基金数据,在其救助的277头熊中有181头做过无管引流手术。根据研究,99%的“无管引流”熊患有胆囊炎,66%患有胆囊息肉,34%患腹部疝气,28%内脏脓肿,22%的黑熊患有胆结石。在这些被救助后死去的121头取胆熊中,有35%死于肝癌[5]。另外,长期关在空间狭小的笼舍里,黑熊会因精神压力而自残,并产生刻板行为[6]

随着人们动物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反虐待黑熊的呼声越来越高。自2012年归真堂事件以来,活熊取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2016年3月,由零点调查公司发布的《中国公众对活熊取胆及熊胆消费态度研究》的报告显示,97.4%的受访者认为活熊取胆很残忍,83.9%的公众支持取缔活熊取胆业。超过七成的受访者从未购买过相关产品,且其中90.2%表示未来也不会购买或使用熊胆制品[7]。部分政协委员也在每年的两会期间倡导取缔活熊取胆行为。可见,熊胆制品并不符合大众消费需求,禁止活熊取胆行为是民心所向,已达成社会共识。

另外,早在1983年,我国就开展了“人工熊胆”的研究。目前,人工替代品完全可以代替天然熊胆,甚至一些草药就可以替代熊胆的部分功效。而到目前为止,人工替代品却迟迟未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新药批准。而在国际上,人工替代品早已批准上市。

【建议】

取缔活熊取胆是时代所需,是人心所向,请政府坚定立法取缔的决心。

首先,制定律法,禁止“活熊取胆”。加快《动物保护法》或《反虐待动物法》的制定,明确取缔“活熊取胆”,禁止虐待动物行为,保障动物福利,并将含有熊胆的药品从《中国药典》删除。在新时代新征程下,“活熊取胆”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这不仅有助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更能彰显大国责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其次,救治取胆黑熊,恢复其野生能力。做过有管或无管手术的黑熊,其身体会有多种疾病,要尽快对其进行救治,帮助其恢复健康。另外,由于取胆黑熊长期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内,其行为能力下降,甚至忘记本能,因此,要加强野外生存训练,帮助黑熊适应自然、回归自然。

第三,协助“活熊取胆”企业转型。取缔“活熊取胆”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的断裂。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建立补偿机制,引导企业有序转型,加快圈养地改造,就地建立保护区,指导企业转变经营模式。

第四,加大熊胆替代品研发,加快人工替代品新药批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我国熊胆替代品的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生物转化熊胆粉的研制。2023年末,我国科学家成功创制人工熊胆,其化学组成与天然熊胆高度一致。临床前系统的药效学与安全性评价以及临床试验均表明,人工熊胆的有效性与目前使用的引流熊胆相当,安全性良好,且质量比引流熊胆更稳定可控。目前,该人工熊胆粉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正筹备开展临床研究。政府需积极跟进,加大研究成果的转化力度,加快人工合成熊胆制品审批速度,制定人工熊胆的相关标准,规范人工熊胆生产技术。

第五,与国际接轨,制定动物福利法。动物福利法最早起源于1822年英国的《马丁法案》,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动物福利法针对的是所有受人类影响的动物,涵盖禁止虐待、改善动物生存环境和减少其生理和心理痛苦等内容。动物福利法的制定不仅是为了保护动物,更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

最后,宣传动物保护,减少人为伤害。宣传动物保护的意义,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坚决制止虐待、滥食和捕杀动物的野蛮行为,保护动物免受身体损伤、疾病折磨和精神痛苦等。宣传生而平等,给予动物基本权利和福利,尊重动物,尊重生命,尊重自己。


参考文献

1. 李家实.中药鉴定学[M].上海:科学科技出版社,1994.624.

2. SONGP,ZHANGX,FENGW,etal.Biologicalsynthesisofursodeoxycholicacid[J].FrontMicrobiol,2023,14:1140662.

3. 2022年中国熊胆粉产业发展前景,黑熊养殖技术和操作规范不断完善.华经产业研究院,2022年10月27日.https://www.sohu.com/a/600122614_120113054

4. 鲁承,于文会,李海峰,等.有管取胆对熊体及胆粉产质的不良影响[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1(1):62-65.

5. 徐雯.亚洲动物基金呼吁取缔养熊业,要求中药协赔礼道歉.新浪财经,2012年2月21.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20221/181911423255.shtml

6. 共建野生动物友好型医药的未来(2021年).世界动物保护协会.https://www.worldanimalprotection.org.cn/contentassets/218a0fd17c3f49db90745fc1b425d444/.pdf

7. 姜萍.首届亚洲黑熊论坛呼吁熊胆业适时止损退出.央广网,201603.http://m.cnr.cn/news/yctt/20160331/t20160331_521756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