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中华蜜蜂生态保护性开发的建议

二维码
17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研究室

摘要:推进中华蜜蜂生态保护性开发,一是保护先行、数量优势、增质增量;二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宣传保护并行;三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在中蜂保护区的基础上,建立中蜂种质资源库或圃,保护我国野生中华蜜蜂种群及其遗传多样性;四是重视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五是加强蜂蜜及产业链生产和管理。

关键词:中华蜜蜂,物种多样性,生态保护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研究室.关于推进中华蜜蜂生态保护性开发的建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6卷,2024年5月,总第60.ISSN2749-9065


【背景】

中华蜜蜂(拉丁学名Apis cerana)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别称中蜂、土蜂等,属我国独有蜜蜂品种,从东南沿海到青藏高原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尤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广东、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地最常见。中华蜜蜂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2006年,中华蜜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中华蜜蜂的环境适应能力强,本性勤劳,能够广泛利用零星散落的蜜源植物,采蜜期长、利用率高,对许多植物的授粉繁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对于高寒山区的植物,中华蜜蜂一直起着重要的平衡生态作用,促进整个生物环境、物种之间的循环,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都是其它蜂种所不具备的特性。

中华蜜蜂具有抗寒抗螨抗病能力强等优点,是其它蜜蜂品种所无法企及的,其在食物生态位、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上均大于其他蜂种。中华蜜蜂对多种植物的传粉繁衍具有不可替代的使命,如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无中华蜜蜂授粉,必然影响它们的生长繁衍,而一旦中华蜜蜂的种群数量持续减少,将严重威胁整个与之相关的共生植物,甚至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平衡。

保护中华蜜蜂的法律法规和措施:

1. 国家高度重视中蜂遗传资源保护工作。2006年以来通过制修《畜牧法》等法律法规及配套规章,建立了包括中蜂在内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为中蜂等遗传资源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 为保护中蜂等原产我国的蜜蜂遗传资源,已依法确定和建立了1个国家级蜜蜂基因库、5个国家级蜜蜂保护区、6个国家级蜜蜂保种场,各地也建设了一批保种场(区、库),初步形成了全国蜜蜂遗资源保护体系和蜜蜂良种繁育体系。

3. 2011年12月13号农业部颁发《养蜂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和支持养蜂行为,维护养蜂者合法权益,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

4.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实施蜂业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

【面临的问题】

1. 2023年2月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中华蜜蜂已被移出,蜜蜂科只有伪猛熊峰和华丽熊峰在三有名录中。

2. 中华蜜蜂面临分布区域缩小、严重斑块化,种群数量下降,遗传多样性降低,无序引种和西方蜜蜂竞争等问题。我国中华蜜蜂遗传资源保护问题依然严峻,亟需加强中华蜜蜂资源化利用和饲养管理技术的提升。

3. 中蜂野生种群的持续下降,会降低当地植物授粉总量,使多种依赖其授粉的植物物种繁育受到影响,造成植物物种数量下降,结果导致山林中植物多样性减少,而植物物种数量的减少再次加剧中蜂数量的减少,最终打破生态系统平衡,促使整个生态系统恶性循环,甚至退化。

4. 外来物种入侵的威胁。中华蜜蜂和西方蜜蜂是近缘种,生态位基本重叠,种间竞争十分激烈。中蜂与胡蜂存在着本质的、长期以来的相互作用与竞争关系,而意蜂能直接入侵中蜂的巢穴杀死中蜂的蜂王,导致中蜂的毁灭性打击。由于两种蜂类的夹击作用导致中蜂急剧减少。

5. 人工养殖中蜂蜂种退化,中蜂优良蜂种的选育和良种推广不当,在中蜂良种选育过程中,片面追求生产性状,再通过良种推广,长期人为选择导致蜂种退化。

【建议】

一是保护先行、数量优势、增质增量。全国范围内建立多省中蜂保护区,同时在原有保护区内对已经发现的野生中蜂自然种群集中地(位于深山山洞、树洞、悬崖)实行专人定点保护,禁止乱采野生蜂蜜(作为蜂群越冬和发展幼蜂的饵料),确保野生种群的发展需要。坚持保护中蜂、驱赶胡蜂、限制意蜂的保护策略。把发展、保护中蜂,作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开展技术培训,使人工饲养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宣传保护并行。继续组织起村民护林队,开展义务巡山护林,协助政府林业管理部门、森林公安打击林业犯罪团伙等活动,打击乱砍滥伐行为,确保植物种质资源优势。开展技术培训,发展茶叶、山野菜、山葡萄、猕猴桃、木瓜、药材的种植,扩大蜜源,并把饲养中蜂作为其中的发展项目,促进中蜂种群发展。并扩大宣传,印制保护地、保护项目宣传册,广为宣传,以中蜂产品的质量优势形成市场优势,以市场优势促进中蜂种群的发展优势,进而带动其他类别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三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在中蜂保护区的基础上,建立中蜂种质资源库或圃,保护我国野生中华蜜蜂种群及其遗传多样性。中蜂遗传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遗传多样性丢失或遗传结构改变就将永远失去。全面推进中蜂遗传改良计划,对不同地区蜜蜂种质特性进行评估与分析,挖掘和筛选抗逆、抗螨、高产、高繁殖力等优质种质并加以推广利用。

四重视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鼓励大家全面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减少生物多样性足迹、开展自然保护,减少使用或者不用抗生素和农药。

五是加强蜂蜜及产业链生产和管理。规范各地对蜂蜜采集及生产标准,推广健康的中华蜂蜜。研发并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胶等蜂产品,提高品质,增加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