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研究室
摘要:2016年,为快速、有效、动态、横向地跟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对野生物种、自然生境和重要的风景人文遗迹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工作,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在国内创新性提出建设“中华保护地”(后改名“绿会保护地”),以有效弥补我国现有生态保护体系的不足。在保护地建设过程中,不仅对珍稀濒危物种予以极大关注,同时对大量野生动植物集群或聚合地进行了优先保护。建议将其综合纳入国家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以在更大范围、更深入层次上落实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
关键词:绿会保护地,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研究室.关于将绿会保护地纳入国家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的建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6卷,2024年5月,总第60期.ISSN2749-9065
【案由】
2023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认定暂行方法》(林护发【2023】116号)。在该暂行方法中,明确要求各省市林草部门将符合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的区域,纳入保护名录,作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体系的有益补充。
按照《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认定暂行方法》规定,对极度濒危陆生野生动物有规律活动区域、珍贵濒危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完成生存繁衍活动所需区域、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种群集中分布或集群活动区域,均可以纳入国家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
2016年,为快速、有效、动态、横向地跟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对野生物种、自然生境和重要的风景人文遗迹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工作,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在国内创新性提出建设“中华保护地”(后改名“绿会保护地”),以有效弥补我国现有生态保护体系的不足。在保护地建设过程中,不仅对珍稀濒危物种予以极大关注,同时对大量野生动植物集群或聚合地进行了优先保护。
经过7年多的持续努力,截止目前,绿会保护地已经在西藏、新疆、河南、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海南、河北、湖北、湖南等30多个省、自治区,设立了自然生态系统类、生物多样性类、人文景观类等多种类型保护地200多个,保护地的保护目标涉及暗夜星空、古树、古文物、濒危动植物五小叶槭、野大豆、槭叶铁线莲、独花兰、中华白海豚、斑海豹、中华对角羚、藏羚羊、兔狲、伊犁鼠兔、黑琴鸡、大天鹅、东方白鹳等众多重要物种。在广泛链接并组织当地环保志愿者的基础上,各保护地为保护国家珍稀、濒危和集群陆栖生物的重要生境、救助和保护当地的陆栖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议】
依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布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认定暂行方法》(林护发【2023】116号)中的具体规定:除保护极度濒危陆生野生动物有规律活动区域、珍贵濒危陆生野生动物种群生存繁衍区域外,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种群集中分布区域,大型兽类个体数量超过200只;中型兽类个体数量超过500只;或小型兽类个体数量超过1000只;以及集群的鸟类个体超过5000只(不包括卵);或两栖类个体超过3000(包括卵和蝌蚪);爬行类个体数量超过1000只(不包括卵);或者其种群数量占到全球或全国个体数量的1%,均符合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标准,均可纳入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
在中国绿发会近年来陆续建成并有效运转的200多个保护地里,几乎70%左右都是依据重要陆生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以及重要生态廊道保护为目的来设置的,并且各保护地在积极协同当地生态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支重要的生态保护生力军,故此建议将其综合纳入国家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以联合和加强对这些暂未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体系的重要陆栖野生动物综合生境的保护,在更大范围、更深入层次上落实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