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一枝黄花菊
摘要:“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的批复” 新闻发布后各方观点广泛争论。作者一枝黄花菊(笔名)从国家公园建设所引发的迁地保护问题予以切入,对其中可能涉及的学术不断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物种,学术不端,公布一枝黄花菊.国家植物园申请报告可能涉嫌学术不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1卷第3期,2022年2月,ISSN2749-9065
媒体两周来释放的有限信息给人一种感觉,国家公园保护体系与国家植物园保护体系,前者定位准确、任务清楚,后者则云遮雾罩,急于挂牌。
从多个角度看,中国建设国家植物园很必要。中央决策要办好国家植物园,这当然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有关部门的论证报告和媒体证言的融贯性,当属于不合格论证。
官媒于2022年1月13日报导称:迁地保护是抢救性保护。中国目前60%物种已经迁地保护了,建立国家植物园的目标是迁地保护85%物种。
这其中存在明显问题和矛盾。
首先,现在植物园就有如此大的成就,真的做到一半以上植物物种已经迁地保护了?其次,中国的本土植物的85%都到了需要迁地保护的地步吗?有如此多的本土植物在幅员辽阔的自然疆土中已无法良好生存了吗?中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有些问题,但笔者认为尚不至于严峻到如此程度。再者,如果形势当真如此严峻,则意味着正在大力推进中的“国家公园保护体系”将面临全面的失败!
目前,据正式出版物,北京南北两园收集的总物种数不到一万种:其中北京植物园(北京)4825种,中科院北京植物园(北京)3949种,合计8774种。但1月13日的官媒报道仍然称有1.5万种。希望能就其中数据差别予以明确和说明。
再次需要注意的是,“迁地保护”是有门槛的。要经过适应性、遗传多样性、种间杂交性、数代种子可萌发性、野外回归等诸多测试,才可以判定某个物种迁地保护能否成功,而这需要细致研究和较长的时间。那么,在目前南北两园8774种当中有多少种做过上述一项或几项测试?能否有半数?笔者对此存疑。如果没有,那些以“收集和栽培”的名义记录在册的物种,又如何一夜之间“孵化”成了“迁地保护”物种?这是否涉及学术不端?
另,这8774种植物与你家、我家、园艺小贩暂时养活的植物物种能明确区分吗?在提出几个问题,期待有关部门证实:
1.北京南北两园收集栽培的物种数中,有多少是重复统计的?
2.这些种种几十年来都是以“迁地保护”的名义进入植物园的吗?
3.它们都是中国的本土植物物种吗?
4.它们理论上都是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吗?
5.把南北两园“收集栽培”的物种数改写成“迁地保护”物种数上报、宣传,是否涉嫌学术不端?
呼吁公布专家给国务院撰写的有关论证报告(如报告中涉密内容,望将不涉密部分予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