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列入十四五立法工作计划第三类项目

二维码
10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政研室

摘要:2023年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立法工作规划,将生态环境法典列入一类项目。生态环境法典,是我国将建立一套全面的,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其中涉及大气污染、土壤、水资源、固体废物、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具体可由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牵头,并协调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农业与农村部等,加快有关立法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立法,生态环境法典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政研室.建议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列入十四五立法工作计划第三类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6卷,2024年5月,总第60期.ISSN2749-9065


【案由】

2023年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立法工作规划,将生态环境法典列入一类项目。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我国将建立一套全面的,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其中会涉及大气污染、土壤、水资源、固体废物、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

2022年12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我国领导人在开幕式上致辞,提出“我们要凝聚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共识,共同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

但是截至目前,从国家立法层面上看,我国尚未制定一部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法律或者专项法规,因此,为落实昆明宣言的承诺和有效执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借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契机,建议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的立法工作。

【内容】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严峻形式,部分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物种濒危程度加剧、遗传资源不断丧失和流失……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国家立法层面看,缺少一部专门的针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的法律也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的原因之一。

2016年,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政研室牵头负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建议稿)》起草项目,组织三次高端学术交流研讨会和起草工作小组,讨论了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的可行性、范围及应该涵盖的主要内容等;2019年两会期间,“关于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加强生态安全”的提案建议得到了两会代表委员的提交,并在此基础上经代表委员进一步研究补充,最终形成议案递交到两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2023年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立法工作规划,将生态环境法典列入一类项目。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我国将建立一套全面的,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其中会涉及大气污染、土壤、水资源、固体废物、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

为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实现到2030年全球生态自然环境变得更加美好,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得以扭转的目标,建议把握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立法契机,制定一部国家层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

【建议】

具体可由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牵头,并协调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农业与农村部等,加快有关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