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必须认真了解和正确面对后增长时代的挑战

二维码
19

文/周晋峰


摘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在为本书作序时表示,书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处境”:越来越多的疾病、越发严重的洪涝和山火、“有记录以来”的极端灾害……这些正在频繁发生,并不断夺取更多人的生命和健康。这是地球向我们发出的警告,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但我对未来的看法是积极的。在有幸阅读此书后,这种积极的心态,让我和作者产生了深切的共鸣,也让我对身体力行地去改变当前工业文明下的诸多弊端越发充满信心。


关键词:后增长,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可持续,碳平等,HbS

周晋峰.必须认真了解和正确面对后增长时代的挑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1卷第3期.2022年1月.ISSN2749-9065.


本书作者蒂姆·杰克逊(Tim Jackson)是理解可持续繁荣中心(Centr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Sustainable Prosperity)的主任,也是英国萨里大学的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三十多年来,他一直是研究“繁荣”的道德、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先驱。他的里程碑式著作《无增长的繁荣》(Prosperity without Growth)是英国《金融时报》的年度之书,也是UnHerd评选出来的年代之书。该书被译为17种语言,畅销全球。

作为其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在《后增长: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模式》一书中,他认为,我们此前对于社会进步的理解建立在一个错误的信念之上:经济增长越快,拥有的越多,越有幸福感。

然而,对永续增长的偏执追求已经导致了生态破坏、金融脆弱、社会动荡以及百年来最严重的全球性健康危机。2019年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明确地告诉我们,自然界会用它特有的方式来反驳人类的执念。新冠肺炎疫情不但改变了经济的运行模式,还改变了人类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蒂姆·杰克逊以诗意的语言、感人肺腑的故事、深入人心的例子娓娓讲述了后增长时期的愿景。除了经济增长,人类还需要关注财富追求与自然环境、人类健康、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需要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和生活等方面的协调与平衡。

图片20.png

书序:

必须认真了解和正确面对后增长时代的挑战


正如本书作者蒂姆·杰克逊所深刻剖析的那样,资本主义及其所追求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也未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让这些隐藏的问题尖锐的暴露出来——为何疫情的影响会如此深远?因为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模式,已让社会处于不健康状态。

本书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人类的处境”:越来越多的疾病、愈发严重的洪涝和山火、“有记录以来”的极端灾害……这些正在频繁发生,并不断夺取更多人的生命和健康。这是地球向我们发出的警告,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图片21.png
   

还会有可持续的未来吗?人们心里存满了犹疑。也常有人问我对未来的看法,是乐观还是悲观,我说都不是。我对未来的看法,是积极的。在有幸阅读此书后,这种积极的心态,让我和作者产生了深切的共鸣,也让我对身体力行去改变当前工业文明下的诸多弊端愈发充满信心。

当然,毫无疑问,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和了不起的挑战。
         工业文明并不会迅速消亡,在我有生之年,我想它会一直存在。在工业文明主导下,将短期利益置于长期福利之上的资本主义,仍在试图以不停歇的增长,继续打造属于它的神话体系,虽然资本主义正在努力追求“绿色增长”,以求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并以此来解决可持续发展危机,并试图让人们相信,只要保持经济增长,人们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但事实让神话破灭。在工业文明的背景下,这一追求从本质上来讲,依然是资本主义对自身发展的修饰——为其本质需求披了件绿色外衣。这与生态文明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有着很大区别。也因此,人类面临着更加巨大且具有隐匿性的危机:生物多样性在快速消失、气候变化加剧、公共卫生安全不断破防,这三大危机已经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
         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博弈,亦在这方面深刻的体现出来:地球所赋予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虽然人类的智力、创造力与想象力让有限的资源看起来变得更加充分,但资本驱动下的对增长的孜孜追求,依然是建立在消耗、排放和不断追求效率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土壤破坏、海洋污染……并没有停止,甚至连联合国千年计划所规划的让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放缓的目标,都没有达到。
         解铃还须系铃人。修复被破坏的地球生态环境,让人类社会的发展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我们需要从自身的调整与改变做起。我为此提出了“基于人本的解决方案”(Human-based Solution,HbS)。资本推动物质种类和数量极大丰富以致富余、催动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为了消纳这些,节约和耐用变得“不合潮流”,大量非必须、不必要的消费被鼓动起来——最终,消费端和应用端不断为资本的利润追求买单。与此相伴而生的,是垃圾围城、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从自身的改变做起,践行循环利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此即HbS——通过每个人行动的改变,来倒推企业及其背后的资本做出转变。
      “碳平等”理念亦是如此。化石能源支撑下的工业文明,让我们面临严峻的碳危机,这种危机正在以全球平均气温不断升高的方式作用于地球上的每个生命。为应对这一危机,中国提出了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如何实现?我的“碳平等”理念也由此提出:在有限的碳资源和碳排放权下,每一个人都应该来承担这个责任——平等的碳排放权和共同的减碳责任——在地球上生活的人们每一个个人、每一个族群,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拥有相同的碳权(Carbon Rights)。比如非洲人均碳排放要远低于欧美洲和亚洲,但他们为气候变化所付出的代价却并不比其他地区少,甚至更多,这是一种不平等的表现;再如某地利用丰富煤炭资源为其他地区提供电力供应,那么作为购买消费电力资源的一方,也应承担碳排放责任。通过“碳平等”,加强消费端的碳管理和减碳驱动,让既得利益方充分的履行碳责任,是解决气候危机的重要方向。
        如作者所述,疫情的隔离让人类经济活动消减,生态环境开始出现了一些向好的转变。但这种改变更多的还是“迫不得已”,流于表面。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剖析和改变。就像我们应对云南15头亚洲象离开家园的北上行动一样,不仅要给与科学引导,更要清楚的认识到其所折射的生物多样性危机。现实也确实如此:茶园、橡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人类施工活动也确实在压缩、割裂着它们的栖息地,适宜它们采食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在减少。栖息地的破坏,必然带来物种的丧失。这种情况在全球各地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就像悄无声息消失的湿地和被不断蚕食的热带雨林。
        有人认为这其中存在着“不可调和”却又“有情可原”的矛盾:一方面是当地居民对经济水平提升的诉求——这点无可否认,特别是对贫困和落后地区,发展经济是保障和提升其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是不断被挤压的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和被打破的自然平衡。虽然后者会带来更深远的不利影响,但现实情况是,短期利益往往会压倒对长期福利的考量。然而这些矛盾真的不可调和吗?我并不这样认为。人类积极的探索和推动不会停止,就像为自由和平等而奋斗一样。我们需要的是“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Our Neighborhoods, BCON)”,人类在进行生存活动时,要适当地为野生生命提供生存空间与条件。正如作者所言,美好的生活不一定要以消耗地球和其他生命为代价。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不断的做出改变,是当前所迫切需要的。行动决定未来。我们急迫的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到这一严峻形势,但显然,就像资本主义不会迅速消亡一样,文明的交替不会一蹴而就,其博弈也将持续很长时间。但思想的转变必将引导行为的改变。对未来,我愿和所有热爱本书的人,一起积极以待。
        最后,我想引用蒂姆在本书结尾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序言:挑战是巨大的,回报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