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当前,世界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带来了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绝对面积的减少、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不仅仅是城市地区,农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类型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控制。
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正是源于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自然环境破坏的担忧。正如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寂静的春天》一书所揭示的农药滥用对生态环境的威胁一样,我们现在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自然与社会的互动,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开始,社会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繁荣不能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在这条追求人与自然共荣的道路上,研究如何在人口聚集区有效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Our Neighbourhood,简称BCON)概念正是基于自然与社会日益频繁的互动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挑战,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博士提出,指的是在人类生活的范围内,尽量通过减少对自然和野生动物的侵扰,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打破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只能在保护区内开展的传统观念,提倡在人类活动所及的范围内保护自然。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旨在推动在人类活动密集的地区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兼顾保护和发展,协同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亦为当今维持社会平衡的自然发展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本月期刊重点聚焦“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系列议题,希望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自然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