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晓琼
摘要:12月20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获评第十一届公益节特别奖项——2021年度公益推动力大奖。长期以来,中国绿发会以公益力量推动生态文明研究与推广、生态环境科学考察;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发挥公益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关键词:第十一届公益节,2021年度公益推动力大奖,生态环境科学考察,环境公益诉讼,全球环境治理
王晓琼.中国绿发会获评2021 年度公益推动力大奖! 第十一届公益节特别奖项出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1卷第2期,2022年1月,ISSN2749-9065
“弘扬公益精神,传递向善力量。”12月20日,2021 第十一届公益节获奖名单正式公布。经提名推荐、评委会审议等层层遴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获评第十一届公益节特别奖项——2021 年度公益推动力大奖。
长期以来,中国绿发会秉持公益初心、凝聚慈善力量,发挥行业领域带头作用,将公益事业与生物多样性、“双碳”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致力于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自成立至今,中国绿发会倡导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创新、研究、科普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受到广泛关注与赞誉。
以公益力量推动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与推广、生态环境科学考察
2021年,中国绿发会积极、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邀请资深学术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等加入,广泛吸纳大学生、研究生等青年,以及长期在环保一线奋战的资深环保人士,重点开展了生态文明研究与践行、双碳项目研究、科研与科普传播、中华保护地体系建设、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生态扶贫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球环境治理、大学生环保交流(绿大)等多项工作,其中多项工作在国内外引发热烈反响。
2021年,中国绿发会先后在天津、南昌、北京等近20个地区党政机关、高校、企业和社团组织举办了“生态文明”专题宣讲;推出120多期《周道生态文明》在线专题讲座并编撰成册;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耶鲁大学、乔治城大学等10多所高校,分享生态文明研究和绿色发展实践领域最新动态,备受欢迎。
2021年,由中国绿发会推荐报送的《“亚洲水塔”失衡失稳对青藏高原河流水系的影响如何?》入选中国科协2021年度10个前沿科学问题,相关研究工作在持续推进中。
为推进全民参与生态保护,中国绿发会以绿会保护地体系、文明驿站、大学生工作委员会、绿色少儿基地等平台为支撑,面向一线志愿者团队、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大学生及青少年开展公益支持活动,现已建立近200个保护地、40多个文明驿站、百余家大学社团联络点、20多个绿少基地。
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发挥公益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绿发会发挥公益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环境违法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和提升服务能力,履行公益诉讼职能,为推动环境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做出积极贡献。
2021年7月,由中国绿发会提起的全国首例室内公共场所控烟环境公益诉讼胜诉,标志了环境公益诉讼在室内场所控烟诉求中取得显著成效,社会影响重大。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也提振了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累了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
响应号召,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积极响应“社会组织走出去”的号召,中国绿发会国际部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传递中国生态环境好故事、好声音。在相关工作的推动下,中国绿发会先后加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国际组织;以观察员身份加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际湿地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多个国际公约,参与了诸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马赛宣言》的起草,参与了多项全球重磅级的报告的评审和建言,与多个国际组织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设立于 2011 年的公益节,是国内首个由大众媒体联袂发起的以“公益”命名的节日。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成为最具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公益盛会。此次获得公益推动力大奖是公益节评审委员会对中国绿发会在公益领域践行、创新和引领工作的支持和肯定。中国绿发会也将在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与推广、生态环境科学考察、调查研究、科学普及等领域持续深耕,为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