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晋峰 李浩辰 马盛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绿色产业分类学与实践的关系,重点分析了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必然性,并警示谨防以“生态工程”为名的破坏生态做法。同时,本文探讨了使用绿色产业分类等手段“洗绿”的危害,并呼吁人类在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选取了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生态文明与发展建设的相互关系,旨在为构建长期可持续的生态经济体系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产业分类学,生物多样性
周晋峰,李浩辰,马盛.生态文明与绿色产业分类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1卷,2023年9月,总第48期.ISSN2749-9065
2019年,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里面提及了中国绿色产业方向和具体的产业名单,以更好地适应绿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对此,本文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应强调动态管理,坚持“绿色”的本质;不能一成不变。二是要特别注意所谓的“生态环保”名义下的一些“绿色”项目,可能事实上对于自然产生的严重破坏。另外,本文作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建议要防止潜在的、以通过进入名录的方式,进行“洗绿”“漂绿”的“假绿”行为。例如,一些“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可能是打着生态修复的旗号,实则行破坏生物多样性之实。
事实上,“目录式思维”是当下环境治理的一大问题。中国有各种各样的目录,如《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等。目录式管理有几大问题:一是进入了目录才有政策或法律支持;二是目录的长期不变,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自从1989年发布之后30年不变更,哪怕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是目录容易成为“洗绿”的工具。
更有甚者,“目录”一词及其背后的文化是一个舶来品,但是舶来时翻译理解有误。它的英文原文是“taxonomy”,是“分类”或“分类学”的意思。“分类”则是一种相关产业的分类方法,是否为“绿色”产业/产品则取决于实际情况。但在中文语境下,“目录”意为主题所涵盖的清单,通常被理解为所列入的“绿色产业/产品目录”清单的,即是获认可的绿色产业/产品。相比之下,“分类”对产业/产品绿色属性的语义涵盖比“目录”要弱得多。因此,笔者认为,相关政策用“目录”有欠妥当,建议调整表述为“分类”或“分类学”。
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大背景下,在绿色发展成为经济社会的主流思想的形势下,下文将重点阐述生态文明与“绿色产业目录”关联影响和问题。
一、绿色发展是“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人类为什么要“绿色”?为什么要应对气候危机?北京冬天到夏天30多度的变化我们都不怕,为什么气候变化带来的地球平均温度升高1.5摄氏度就那么可怕?本文认为,地球在46亿年的历史发展中,先后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当前已进入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阶段。恐龙是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灭绝的,今天的地球面临着一个新的6500万年未有之大变局,即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被认为有史以来最全面的评估——《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简称《IPBES评估报告》)显示,目前有100万种物种濒临灭绝。自16世纪以来,至少有680种脊椎动物濒临灭绝;到2016年,9%以上用于食品和农业的驯养哺乳动物已经灭绝,至少有1000多种脊椎动物已经灭绝。造成这一后果的“罪魁祸首”按降序排列如下:(1)土地和海洋使用的变化;(2)直接利用生物;(3)气候变化;(4)污染;(5)外来入侵物种。
相比恐龙大灭绝,第六次生物大灭绝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是惊心动魄的。按照今天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的状况分析,人类能幸免于难吗?因为人类也是一个物种,因此人类也是岌岌可危的。
2023年5月面市的一本新书《众生的地球》(Earth for All)中文版呼吁大家,这个地球不光是人类的,也是不同生命的栖息地。如果说没有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没有了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我们人类的生存将不可能持续。
上文提到地球的六次大灭绝,需要我们沿着人类的四次文明阶段去理解和评析。最开始是原始文明;然后,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类先后又进入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而今天,人类必须要开启生态文明。中国领导人在2021年于云南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第一阶段会议的讲话中提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二、人类为什么要开启新的生态文明
尽管工业文明十分强大,但其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式严重破坏了人类唯一的栖息地,而当前人类面临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这一严峻的威胁。2022年12月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CBD COP15第二阶段会议达成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成果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人类共同为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而努力。
2018年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先生提出关于“塑战速决”的倡议,并在全球范围内,领导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参加减塑运动,这是一项深刻且十分重要的工作。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的脑血栓中发现有微塑料,并进一步指出,环境因子尤其是微塑料、染料颗粒,可能与血栓的形成存在潜在关联。
在过去,塑料的使用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如今,它已经变成了威胁人类生存的产品。当下,在塑料的使用方面,人类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召开一次会议,主办方预先在每个座位桌上都提供了瓶装水供大家饮用,而这些瓶子的材质便是塑料。表面上来看,会议主办方在礼节上十分周到、礼貌而热情好客;但实际上,这便是工业文明理念和模式的潜在体现。
实际情况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没有多少这样的资源,任由人类肆意挥霍和消耗。而换一种思路:会议组织者也可以将一箱瓶装水统一放置在会场门口,并适时提醒客人“按需取用”,而非一开始便一瓶一瓶地直接发放到每个座位上。会议结束后可以计算一下余下瓶装水的数量,以及只喝几口便扔掉的瓶装水数量。行动带来改变,哪怕一点小改变,积少成多也会带来质变——本文的统计数据是可以减少70%-90%的塑料瓶消耗,这是会议主办方可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这也正是当下所倡导的生态文明实践。
三、谨防以“生态工程”为名破坏生态环境
关于栖息地的丧失以及由于一些似是而非的所谓“生态工程”带来的问题。以北京的南苑湿地为例。这里曾被称为“大泡子”,本是一片自然荒野之地、有着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北京成长为一个极度缺水的高密度的人口城市。然而,如今有了一股“恢复南囿秋风的历史景观”的规划,并经过一系列“生态改造”项目建成了一个森林湿地公园。但森林湿地公园建成之后和没建之前的区别是什么呢?建成之前南苑是鸟的乐园,那里栖息着40-50种鸟,很多濒危的鸟把那里作为它们的家园。而当新铺设了美丽的草坪,并将其规划成整齐划一的森林湿地公园之后,那里仅剩4-5种鸟栖息,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不同的鸟偏爱的取食种类不同。不同鸟类吃不同种类的草籽,但是新铺设的草坪仅有一种草。比起工业化、不育的人工草皮,野草因为要繁衍,容易结籽,而草籽正是鸟类的食物来源,天然的野草还是以蜜源植物为食物的昆虫等其它生物的最爱。所以,由于原来是荒地,没有人管理,就会有这样那样的小虫子可以作为鸟儿们的食物来源(城市原野地区,往往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但是,森林湿地公园建成之后,公园的定期管理(除草除虫等)几乎消灭了鸟儿们的天然食物。
四、“绿色”本质无法以“目录”概括
“绿色”不光是眼见的植被的颜色,更要着眼于自然生态。“自然”之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绿色”的具体案例。例如“水电”,按照一般的《绿色产业目录》,它被定义为“绿色能源”,但水电一定绿色吗?举个例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反对并叫停过一个巨大的水电站规划项目,因为这个水电站的建设会影响到一种“极度濒危”的中国特有的植物——五小叶槭的生存。最高人民法院把这个案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诉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以更好地保护自然。对于绿色,需要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予以理解和诠释。
形状奇特的五小叶槭叶片(供图:中国绿发会植物园工作委员会专家王康)
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环评事件是另一代表性案例。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是一个很大的所谓“生态工程”,它打着“海上观深圳”的旗号,这类工程按照《绿色产业目录》里被归为“绿色工程”。但是很显然,它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绿色工程,而是一个“伪生态工程”,这个工程在中国绿发会等机构和公民科学家的持续努力下,已被叫停。因为这个项目穿越了深圳湾重要滨海湿地限制类红线区,根据管控要求,那里的湿地生态系统是禁止破坏的。当地有红树林生境、大量候鸟栖息,还有许多底栖动物。这种大规模的“疏浚”带来的悬浮物会损害鱼类鳃部的滤水和呼吸功能,从而造成窒息死亡,进而影响到候鸟的觅食、以及水质破坏带来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综上,可以将水电、生态公园划分为“绿色产业”,但是具体某一个项目是否是真正的绿色这一点值得商榷。所以说,“绿色”绝不是表面的、传统的、简单的颜色上的绿,它关乎更根本的生物多样性。
五、生态文明时代的良好实践
从国家电网在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时代的不同做法可以就不同文明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本来鸟类对国网的输配电路是一个威胁。据悉,某些地方的大规模停电事故,是因为“鸟类在电线杆上筑巢”,也就是因为鸟在上面对电路的影响。在过去工业文明思想的支配下,国网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在输电线路附近大面积铺设捕鸟网,以保障电力供应安全;但在生态文明时代,国家电网一方面要保证供电顺畅、安全,一方面还要保证鸟有安全的居所,并且确保受伤的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国网践行了中国绿发会提出的“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CON)的理念,亦即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兼顾了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佳案例。综上,本文强调的是,“绿色”的根本前提是“发展”。
2023年4月,中国绿发会调研团去了浙江大学的一个分校区,校园里有一个小的保护区。浙大的紫金港校区有一部分是湿地,校方介绍说当时的建设者非常棒,希望留出一片绿色,所以留了一小块地方给自然。一棵树上栖息着很多很多鸟,有几十只之多。而原来鸟可以住“别墅”(一只鸟以前可以独享一棵树),现在鸟儿们就只能住“公寓”了(几十只鸟共享一棵树),但是就是这么一小块地方,在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学者看来才是真的自然之美。这片园区里有倒下的、腐朽的树木,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这算不上干净、清洁、整齐,但它是自然,它会给自然里的生物提供非常宝贵的栖息地。
上图:浙江大学校园里面的一处枯木,任其自然地倒在湿地中、未做清理,那里成了鸟类的聚集、歇脚地。摄:周晋峰
生物多样性是绿色的基础。为什么要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人类现在正面临的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单单依靠保护区所提供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整个人类文明的改变,而文明的改变涉及所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的改变,唯有这样,人类才有机会可持续地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资料】
1.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174号: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诉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2021-12-03)
https://www.court.gov.cn/shenpan-xiangqing-334701.html
2.周晋峰建言《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实施动态管理、确保真实绿色(2023/3/27)
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23066.html
3.中国绿发会:仅环评工程师“严重错误”吗?中科院南海所“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说明”背后的环评乱象须警惕(2020/3/29)
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11829.html
4. 深圳特区报: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环评事件处罚结果公布(2020-06-08)
http://www.sz.gov.cn/cn/xxgk/zfxxgj/zwdt/content/post_7759742.html
5. 五小叶槭10岁,8岁,6岁……|中国绿发会“五小叶槭保护地·天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167872953838697
6. 绿会五小叶槭案、电蚯蚓案获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收录